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之一种工艺品。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为微观雕刻一个门派。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所表现出来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东西。微雕是凸出来,富立体感。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微雕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相当高的微观雕刻技艺和书法功底以及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微雕艺术一般指在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所表现出来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东西,是一门微观雕刻所表现的技艺。
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它不同于微刻,“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少立体感。通常人们把“刻”说成“阴雕”,而“雕”则指“阳雕”。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富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雕刻艺术。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刻舟》,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早期微观雕刻门类较少,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精密细微的刀具不断被制造,加之一些可用作微观雕刻的新材料产生和发现,微观雕刻新门类不断产生。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微雕”概念有点“模糊”,很多人常把“微刻”、“微画”与“微雕”混在一起。致使在描述“微雕”时很难抓到微雕技法的要点。微雕之不同于“微刻”最主要的特点是有立体空间的呈现,《核雕》、《骨雕》、《象牙雕》和《微画雕》等都应属于《微雕》范畴。而 “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少立体感;而《微画》则是用笔或刀线描来微刻画面,或称线描画微刻,是一种精微细小的画种。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富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雕刻艺术。
但在同一件作品中常常见有微雕和微刻技法共同实施来创作的。所以谈到微雕也不得不提到微刻。
篆刻边款艺术是微刻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及至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寿山石的微刻艺术便开始出现。清初杨璇、周彬都曾在寿山石雕品的花纹僻处刻以小字,“西门薄意派”雕刻大师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丛、石缝中以极细的笔画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制作年月,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而微刻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来愈小,内容也愈来愈多,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微刻文字书法效果重要性,那些虽刻得细微的某些作品无非蚁足一堆,在放大镜下观察,波磔点划,不成样子,字型或呆板,或歪斜,或扭曲,实不足取。之所以一些微刻好作品受到人们推崇究其原因则是刻得精细而又表现出铁划银钩的书法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