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01级啊


旧文新贴(一)

2007-12-4

我的01级啊

在我的观念里,新千年从01年开始。

这一观念在03年产生并不断强化。

那一年,我打算离开华师。

有着一颗追求自由的漂泊的心,从来不想在一个地方久留。

毕业后在武昌一所学校呆了5年,换到汉口一所学校,又呆了4年。

97年初,崔键那首歌总在耳边回响,“我想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于是我来到了华师。

在华师呆了6年,已经够长了。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激情在消失,感觉在钝化。种种世俗的烦扰和纠缠让人在失去锐气的同时也会逐渐失去追求自由的冲动。

我打算离去。

正好我一位老师在南方某所大学负责教学工作,他们那里需要有经验的老师。“10.1”长假期间,我前往那座海滨城市考察。

一所新办的学校,一切都是新的。校园内整洁安静,清澈的小河,碧绿的草地,葱茏的花木。躺在松软的草地上看了一会儿天,发现和我家乡的一样篮。

连续几个晚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喝啤酒,吃海鲜,回忆老师的教诲,畅谈同学的友谊,讨论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评说宏观政策和产权改革……那种随心所欲,那种畅所欲言是我很久没有经历了的。

当时,我和老师商定,回来后着手办调动手续。

开学后的第一次课,108日上午12节课,我给01级同学讲经济学说史,在8602教室。

外面的天空灰蒙蒙的,教室里也有些昏暗。

    那天讲的是“萨伊的经济思想”。萨伊是我特别崇敬的思想家。现代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很多重要理论,都来自萨伊的贡献。如生产和生产三要素理论,要素分配理论,效用价值论,企业家理论等等。甚至,作为现代微观经济学核心观念的自由市场理论,就直接来自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定律(萨伊定律)。但是,经济思想史对萨伊却表现出罕见的吝啬。很少有经济思想史教科书对萨伊有比较全面的介绍,很少有思想史学家充分认同和高度评价萨伊的贡献。经济思想史对萨伊的不公正让我感觉到萨伊的悲剧色彩。而我总是对思想史上那些具有悲剧色彩的卓越人物怀有深深的崇敬。苏格拉底、李斯特、凡勃仑……

教室里很安静。在我说话的间隔,甚至可以听到同学们的呼吸。

     我的思路继续徜徉在萨伊的十九世纪。

     200年前的1803年,萨伊准备出版《政治经济学概论》,这是一部通俗化斯密《国富论》的著作。当时,萨伊是拿破仑政府的财政部官员。由于萨伊的自由主义观念与拿破仑的保护主义政策冲突,拿破仑要求萨伊修改其中的部分章节。萨伊拒绝了。违抗独裁者的旨意意味着什么,萨伊当然很清楚。当然,一个独裁者也清楚怎样惩罚一个敢于违抗他意志的思想家。萨伊被解除财政部的职务,被任命为海关官员。萨伊拒绝赴任,因为海关政策也是他所反对的。萨伊的研究工作被迫终止,他的作品不能出版,以前出版的作品也被禁止流通。”

     “在萨伊身上,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学术,而是学术精神,是学者作为独立的人的道德境界。”说到这里时,我的声音有些有些激昂。

     “拿破仑失败后,萨伊恢复了研究工作。作为对他反抗拿破仑的奖赏,萨伊被派到英国考察。1815年,萨伊来到格拉斯哥大学。坐在斯密曾经讲过课的教室里,萨伊陷入沉思,他在追寻斯密追寻自由的灵魂。”

      我停下来,下面是几十双安静专注虔诚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我感觉到一种宗教的神圣。

     我彷佛看到斯密和萨伊正通过窗户看着教室里的真诚的孩子们,我彷佛看到他们眼里感动的泪光。

     我的眼泪也快流出来了。

     “休息……”话没说完,我转身走向窗户。

     我不会离开了。

     我不敢指望在别的学校还可以找到这样充满灵性的学生,我不可能换一个新的环境还能体会这样的感动,还能寻找这样的心灵沟通。

    从那一刻,我打消了去南方的念头。

     他们继续让我感动着。

      一个学生在给我汇报学习心得的电子邮件中说:“老师,我昨天晚上梦见您和斯密在一起。”期末考试我让他们开卷考。——其实,考不考试已经无所谓了。他们上课期间一直非常认真投入,平时作业也很有心得(当我看到王敬峰同学读书笔记的标题《光绪廿四年——汉水边的中国》我欣赏那种立意的隽永,看了第一句话“公元一八九八年,中国为光绪廿四年,论干支则为戊戌,属猪。”我很惊叹于那种凝练和简洁。看完整篇文章,我知道他不仅读了汉川县志,还读了不少黄仁宇的东西)。整个课堂没有一个同学懈怠,所有人一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和研究当中。只是,需要考试的形式来结束这门课程。当我在试卷上看到一个同学回答“斯密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的第一段话时,我再次震惊和感动了。“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历史上的一座高峰,他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他所处的时代,也照耀着经济学发展的历程……”这段话是我上课时即兴说出来的。

     其实,很早以前他们就让我感动过。第一学期结束时,我给他们设计了农村社会经济情况调查问卷和表格,布置他们利用寒假回家的机会进行社会调查。我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假期也能保持学习状态,不要将时间荒废在吃喝玩乐之中。而且,通过了解农村社会经济活动,获得相关的感性知识,对今后的理论学习也大有帮助。对我自己来说,通过阅读同学们的调查报告也可以获得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认识。这项活动纯粹是自愿的,我并不指望有太多同学感兴趣。报名情况出乎我的意料,不仅农村同学踊跃参加,部分城市同学也要求加入,还有部分同学提出他们在外系的同学也要求参加。来自山西的李蓉同学家住城市,春节期间要求她父亲带她到老家作了调查。江西的吕霁同学也来自城市,为了社会调查,她一家到农村的姥姥家过的年。开学回校,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我组织参见调查的同学在我的“阁楼”交流调查心得。同学们从调查中获得的收获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虽然出身农村,但很多同学之前对农村社会经济活动其实并不了解。调查不仅使同学们获得了关于农村经济活动及社会文化的诸多感性认识,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应该承担的家庭及社会义务。当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我也获得了很多关于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新鲜认识。而且,我获得这些认识的成本比同学们要低很多。

     01级毕业论文答辩前的一天上午,我在给低年级同学上课,发现夏世剑同学坐在下面听课。课后,夏世剑同学对我说,他接到某大学的试讲通知,希望我给他提供一些建议。我建议他讲“无差异曲线”,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具有清晰而简单的逻辑,而且,可以利用几何图形增强讲授内容的直观性。夏世剑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敏捷,而且口才极佳。关键是,同学待人真诚,做事认真,有很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后来,他接到了几个学校的录用通知。但最后,他选择进入北京一所高校做学生工作。他是这所学校最后一个录用的本科生,而且,这所学校已经几年没有录用本科生了。

    毕业前的论文指导,他们是让我操心最少的一届。所有问题,稍加点拨,就能心领神会。而且,他们的毕业论文是我指导过的整体质量最好的。最后,他们有3篇论文入选了经济学院“优秀毕业论文”。乐淼同学难度极大的关于“企业家理论综述”的文章还被其他研究者引用过。入选“优秀”的陈彦妮同学的关于“公共产品私人提供”论文的题目实际上是专门为她设计的。之前,陈彦妮同学就写了一篇关于公共产品私人提供的文章并公开发表。同学是01级的才女,知识功底深厚,领悟能力极强,学习和研究能力也比较突出,而且她的文字也灵秀十足(在她上学说史时交的一篇读书笔记中,她就让我为那种空灵的意境、纯净的沉思、闲适的感触、从容的表达而感动)。我感觉她可以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于是设计了这个题目(我的这一想法事先没有和她沟通过)。那一次的论文答辩,是我感觉最有意义的一届。同学们对论文涉及的知识都相当熟悉。答辩过程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其间还激发出不少的思想火花。紧张的气氛中老师们抽了很多烟。烟抽完后我还让乐淼同学出去买了一包。

     01级毕业前的一天,我在办公室做事。夏向阳同学走进来,送给我一本他的文集。大部分是公开发表的论文,也有一些尚未发表的随笔。从二年级开始,夏向阳同学就开始做科研工作了。有一次,他拿一篇文章给我看,我感觉很有林毅夫的味道,就问他是不是看过一些林毅夫的东西,他说,林毅夫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他大多看过了,还看了不少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上林毅夫没有在纸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从夏向阳同学的身上,我一是感触于他学习和研究的认真和踏实,二是感慨于他通过刻苦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和研究途径。后来,通过刻苦钻研,夏向阳同学在农村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上很有心得,发表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论文。虽然毕业的时候他因为英语成绩差一点没有考上政治学院的研究生,但我对他的成长非常有信心。

     教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职业。长期同纯洁的年轻人打交道,老师也会变得年轻并能保持纯洁。但是,这也是个痛苦的职业。因为,不可避免的是,他们每年都要面临一次与自己心爱学生的离别。01级照毕业照的时候我没有去,毕业聚餐的时候我早早就走了。我实在不能承受那种离别的伤感。

     还好,01级同学并没有一下子全部离开华师。杨春媛彭芳梅李蓉吕霁等同学留下来读研究生。

     以后,我在学校还见到过陈彦妮同学,那时她在南方一家大公司做战略策划工作,已经很有成效。还见到过夏世剑同学,他在北京的工作很顺利,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两次回云南,还见到了彭茂倩同学,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她在云南大学读研究生。

     今年教师节,我、刘小怡老师、梅德平老师和彭芳梅王智璇同学共进晚餐。彭芳梅同学是智慧而通达、贤淑而能干、灵秀而干练的湘妹子。毕业考研时,她考的是另外一所重点学校,成绩优秀,名列前茅。但由于录取工作的极端不公正,她没有被录取,于是转到了母校。第二年,同学又报考该校,依然成绩优秀,被录取了,但她不去报名了。不是为了报复,她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这学期,同学在一个自考班代课。席间,同学兴奋地告诉大家,当天她收到几十条学生的祝福短信,还收到大把鲜花和巧克力。我和几位老师表现出惊讶和妒忌,但我们心里充满的幸福和欣慰。过几天,同学生病了。本来她可以请假的,但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学习,而且,她也深深喜欢上了她的学生,喜欢上了教学,于是,坚持上课,结果,她晕倒在讲台上。

     杨春媛同学请我给她写考博的推荐信时,我知道又快到一个离别的时候了。有些伤感,于是开始写这个文字。

     作为学生的老师的我,其实也是学生的学生。从学生的身上,我也学到过很多东西。所以,我感激我的学生,感激我的01级。

 

    PS :本文曾经在07年贴出过,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由本人撤下。最近因为与01级学生见面,师生都颇多感触。于是再次贴出,以为纪念。原来的所有点评一律原样登出,亦为纪念。原来文中人名均用字母,担心时间久了忘记,此时再次贴出,一律改为真名。如果有同学觉得不妥,请在留言中告知,我再更正。

 

     ps :今日在岳阳见到来自深圳的彭芳梅两口子,陈彦妮家三口子,来自北京的张为母女,来自中山的彭杏芳同学,来自成都的杨春媛同学。今年是他们进入大学十八周年,我们的心情一如十八岁的青春来临。2019年6月7日。

最新评论共有评论 21 条

访客 发表于 2007-12-05 23:55 删除1楼

     可惜我是02的,现在在南方的学校读研,虽然没怎么上过赵老师的课,周围的同学对您都一直评价颇高;今天在<经济学消息报>连续两期看到您的文字,还有带着我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觉得隐隐有点感动,觉得我们华师还是很不错的,经济学院还是有很棒的老师!
     希望您永远留在华师经院

 

 访客 发表于 2007-12-06 00:13 删除2楼

     赵老师真是一个性情中人,看了您对01级学生的文字,作为02级的学生好嫉妒哦。不过也因此更加敬重您了.

 

 李崇军 发表于 2007-12-06 21:09 删除3楼

     看了一些内容,知道你的一个教师,今后我有了问题要向你多请教,请不要谦虚。李崇军

 

 张目分 发表于 2007-12-07 00:55 删除4楼

     令人感动。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真幸福,做优秀教师的学生更幸运。我的大学时光年少轻狂,在无端的叛逆与骄傲中虚度,肤浅得视知识和权威如粪土,如今,终于开始品尝涩果。我还不够向您当面请教的水准,但如果有可能,希望有机会去华师听听您的课。

 

 访客 发表于 2007-12-09 15:29 删除5楼

     赵老师不仅有着独到的经济见解,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深沉的文字功底,真想再听听您的课!

 

 访客 发表于 2007-12-11 19:23 删除6楼

     知道赵老师您的意思了 我们07级要加油


访客 发表于 2007-12-13 22:05 删除7楼

     师生情长意绵绵,师生情深遗万年!

 

乐良才 发表于 2007-12-17 11:30 删除8楼

     赵老师我是07届的学生。在没看这篇文章之前我甚至不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现在我想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作为你的学生我感到自豪。除了感动,还有无声的思考。

 

访客 发表于 2007-12-18 17:56 删除9楼

    连我这个路人都读到了里面所蕴涵的深情`
     师生情也能达到如此境界吧!!

 

访客 发表于 2007-12-20 16:24 删除10楼

     很别致的推荐信,很真挚的师生情!桂子山四哉买了两本本院自编的书——
     《政治经济学》ZSY LXY ZF
     《经济学说史》ZF
      赵Sir 做学问很扎实,在那样的环境中很难得,遗憾未能聆听教诲的同时庆幸能在今夏毕业答辩时与君相对,只是汗颜大学没有好的治学精神,徜徉于文史夹杂的领域未能于经济之田深耕细作!

     有赵君在,经院之福!闻赵君言,桃李之幸!
     ——Higens·W


访客 发表于 2007-12-27 11:25 删除11楼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当一种感情深到我们无法面对的时候,只能选择逃避了。赵老师有着这样丰富的感情,这样的经济学良知,是华师的幸,是07级的财富。

 

访客 发表于 2007-12-29 11:42 删除12楼

     我是03级的学生,很为赵老师的思想和人格折服,以前是,现在也是,一直还在坚持关注您的网站,很喜欢这种流畅的文字,更喜欢文字间流露的自由的思想,很怀念母校,想念院里的老师们,真的!

 

 

访客 发表于 2007-12-29 19:12 删除13楼

     里面有些故事是在课堂上听您讲过的,但看到这篇文章时依然收获了很多感动.我好像又对教师这门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刘博 发表于 2008-01-05 15:21 删除14楼

     赵老师,我最喜欢听您谈关于您某时某地突然出现的思路,那时的你是那么的激情澎湃,往往我只有那时才能全神贯注的去听您的课,而当你一本正经的照本宣科时,我仿佛没有了激情,只有坐在哪傻傻的抄那笔记,直到抄到有点昏昏欲睡,往往那时就第一节下课了,我就要去洗冷水脸来保证清醒.
    看了这篇文章,我感动了许久,也思考了许久,我想我会调整自己的,以后不会有那种的情况了.
     有的人说潘老师的课容易过些,但是我仍是喜欢您教的课,因为我会更有激情,更有活力,虽然您不会出试卷,不会仔细的划重点.

 

访客 发表于 2008-01-06 10:03 删除15楼

     02级的我一直默默读着赵老师的博客,从趣味到知识,从学术到感动到激动,从自豪到后悔。。。

 

黄英良 发表于 2008-01-06 15:28 删除16楼

    赵老师,每次读您的文字,不管是经济学专业的文章,或者随笔,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充溢在我的心中。您是我成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后第一个开始给我们上经济学课程的教师,也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老师,所以后来也去听过您的经济学说史的课(您文中提到的那节课似乎被我错过了)。您传授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你感染我们的不只是对学术的热情,还有对学术的一种颖悟力。作为您的学生,我们不一定都会在经济学学术的殿堂跋涉,但不管在哪个领域,我们从您身上学习到的东西,都会影响我们一生。
     现在在一个学校代跟自己专业无关的课程,感觉有些荒废,也陡然间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后悔自己不该虚度了宝贵的时光。不想真的就荒废了自己的专业,还在挣扎,也在努力改变着,从您这里,我感觉到了前进的动力。

 

访客 发表于 2008-01-07 11:22 删除17楼

     赵老师 读了你的文字 感动 平时在课堂上望着你听你讲课感受到了你的博学 今天在这里感受到了你的灵魂是那么清澈那么伟大 就是这些文字 给一个经历了大学一学期还无知的我指明了前进的路 希望现在明白还不晚无论你到哪里我都祝福你 新的一年真心祝愿你一切都好 您的学生

 

访客 发表于 2008-02-08 11:30 删除18楼

     很幸运上了您一学期的课,真的一如上面的同学所说,上您的课堂,学到的不仅是一种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人格的熏陶和感染。一直很遗憾没有考上自己一直向往的学府,但自从上了您的课,我真的很强烈的感受到了一代大师的风范……很感谢赵老师这一学期以来为我们所上的每一次课,这也许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上您的课了,为了追寻和实现内心最初的梦想,我转系了,和您一样,我很向往教师的生活,也许教师的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但跟学生在一起,真的会让心灵保持年轻并且纯洁……最后,还是衷心地祝愿赵老师,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坚守和执著,谢谢!

 

访客 发表于 2008-03-31 16:07 删除19楼

    赵老师,我以为只有我们(01级)才经常念叨起您,没想到您把我们的一点一滴都记下来了。看得我眼泪叭啦叭啦的流。

 

访客 发表于 2008-04-22 08:36 删除20楼

     一切都过去了。
     一切美好纯洁虔诚执着都随着那个时代过去了。

 

访客 发表于 2008-06-11 12:56 删除21楼

     来的有点晚。
     但是依稀能看出,夏世剑、夏向阳、彭芳梅、吕霁等同学的名字。他们或读研、或教书,在苍茫世界,我做了房地产策划。但是始终割舍不了对学术的热情,写很多能赚钱的报告,然后疯狂的买书。
     读书,始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