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中国
当以投资泡沫支撑经济高增长的模式终结之时,第一次由中国自身原因引发的经济、金融危机随即爆发,由经济和流动性泡沫支撑的财富也必将毁灭。而这一时点已不遥远,早则2013年,晚也不过2014年。提起危机,在大家脑中最鲜活的印象很可能是2008年的经济状况,但是不得不提醒的是,当这轮危机发生,其状况将比2008年糟糕的多。而在这即将到来的经济动荡中,财富的毁灭和再分配也将改变多数国人的一生。因此现在谈如何避免资产遭受损失,如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未来或许具有更特别的意义。
在经济动荡中,由于经济增速骤降和流动性极度匮乏,几乎所有资产价格都会下降,只是幅度不同而已。所以要避免资产贬值,最好的手段就是在危机之前卖掉一切,以持有现金类资产为主。
卖掉收藏品。近几年,在消费和投资需求共同推动下,古董、字画、宝石等收藏品价格持续暴涨,几倍、几十倍、几百倍…。不过,收藏品是对经济景气度和货币供给敏感度最高的一类资产,所以在经济动荡时受到的影响也最大,它们的价格下降曲线很可能比上涨时还要陡峭,很多昂贵的收藏品可能将“一文不值”。所以收藏品应该是最先考虑卖掉的一部分资产,目前或许就是相对不错的时机。
卖掉权益类资产:包括上市和非上市的股权以及相关基金等等。权益类资产占据了居民资产的较大比重,也是居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当经济及金融危机发生,绝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会显著恶化,再加上“估值”水平也会随流动性匮乏和风险偏好的改变而大幅下滑,所以此类资产价格必然严重缩水。
在权益类资产中,流动性越差的所受影响越大,比如非上市公司的股权、PE基金等,到时即便有价也可能无市。另外,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度越高的受影响也越大,很多强周期性行业的公司会走上破产倒闭的道路。至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虽然影响会相对小一些,不过其糟糕程度仍会超出很多人的认知范围,可以做一个预判,上证指数肯定会跌破1664点,并且不排除阶段性重回三位数的可能。
目前,为稳增长政府正在打出自己最后的牌,包括创造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在这种背景下,权益类资产价格也许会像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出现“回光返照”,这将是“高价”卖出这类资产的最后机会。
卖掉房产。每每提起房屋,多数国人都会百感交集,房价的走势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一些人因此不劳而富,而另一些人付出一辈子也难获得居身之所。持续不断上涨的房价,使得房屋在提供居住功能的同时,也成为很多人投资的主要渠道。不过,既然中国经济的奇迹都会崩塌,那么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也并非不可能破灭。
当危机发生,失业、工资下调将使居民收入下降,购房能力及购房意愿随之降低,同时80年代婴儿潮一代购房高峰渐过,购房需求必然大幅减少。而在供给层面,房产商虽然会减少新开工面积,但是为生存,中短期供货量会明显增加;同时近几年政府投资的大量保障房也将会逐渐投放市场;另外,在悲观预期和现金流压力的驱使下,很多投资性房产也会涌入市场。在供需的一增一减之间,房价自然下降。当然,整体来看,房屋并没有出现绝对总量的过剩,所以房价的表现相对股票等仍会强劲许多。
对于只有一套自住房的居民来说,自然没有必要考虑房价的涨跌。但对于以房产作为投资渠道的投资者,则应该考虑在政府放松房地产调控的过程中卖出。
卖掉债券(包括国债)。在大多数情况下,债券往往是安全性相对比较高的一类品种,特别是国债。不过在经济动荡过程中,企业经营困难,并且面临较大的破产风险,企业债的表现也会较为糟糕。而国债也面临一定的风险,主要由于国家各种债务总额已经与GDP相差无几,中国或遭遇阶段性的债务危机。国家债务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国有企业负债等。
在危机之前卖掉所有能卖的,换取安全性和流动性良好的现金类资产,基本可以避免资产遭受损失。虽然实现这一点已经很难能可贵,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可能。
为保值,买入美元资产。中国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是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基石。在经济繁荣时,不断流入的资金使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不过,FDI以及其累计收益,再加上通过其他流入到中国的资金也是数万亿美元,当中国遭遇经济困境,外资会净流出,人民币会反过来面临很大的贬值压力。为保值,可考虑将部分人民币提前换成美元资产。虽然美国本身也存在一些经济问题,同时中国的经济、金融危机也会对美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考虑巨大的体量和久经考验的社会稳定性,使得美国与美元仍将是避险天堂,美元仍会是危机中的强势货币。
若希望在危机中让资产增值,拿出小部分资金并利用一些金融工具沽空中国或是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
沽空大宗商品。中国是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主要买家。以铜、铝、铅、锌、铁矿石、原油、煤炭为代表的商品贸易中,中国需求都对其价格起决定性影响。而当中国经济陷入困境之时,危机产生的罪魁祸首投资泡沫破灭,需求骤降,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无疑。所以在危机爆发初期在期货市场上沽空大宗商品或有望获取暴利。
沽空商品货币。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大宗商品,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的双降,显然会其经济和国家综合实力都会有较大的不利影响。所以其货币的汇率走势往往与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在危机爆发初期在外汇市场上沽空以澳元为代表的商品货币,也是获利的有效途径。
沽空中国概念股。目前在A股市场,能够做空的工具只有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不过在香港和国际市场上却有非常丰富的工具,比如香港就有窝轮、熊证、期权、期货等。同样,在危机爆发初期,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做空来博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