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一直推进董事会制度在央企的设立。2005年国资委启动了首批央企董事会试点改革。2009年3月国资委发布《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央企董事长与总经理原则上分设,推进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试点工作。建立董事会制度意味着央企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转变,有利于构建清晰合理的公司内部架构。董事会是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董事会实际上在企业里是核心,是领导机构、权力机构,也是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战略性力量。它有点像战争时候的参谋部,让参谋部的人出去单打独斗可能不见得行,但是这些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也决定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成败。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邵宁表示,中央企业通过建设规范董事会、完善公司治理,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效果:一是实现企业决策组织与执行组织的分离;二是实现决策组织的动态优化;三是实现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奠定基础;四是实现董事会的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杜绝传统国有企业“一把手”负责制可能带来的弊端。
虽然董事会治理模式在一些央企中早已试行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是一段全新旅程的起航。在石油央企中建立以外部董事为主的董事会,以对绝对权力形成制衡,理顺国资委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层、党委会、监事会的关系,力推经营层面的职业化,打造有别与国外董事会治理结构体系,实为不易。随着三大石油集团全部完成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的架构调整,国内央企董事会制度的设立明显提速。截止到目前,在121家央企中,约有37家企业已引入董事会制度。这项机制对避免个别领导盲目“拍脑袋”式决策有着重要意义。启动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石油央企公司治理变革的一座里程碑。
我国央企董事会制度改革试点的实践表明,中国企业要办成世界一流企业,公司治理是核心要素。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的制度保障。央企要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又是核心。董事会既被股东委托又委托总经理,是公司治理的重点。同时,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占多数席位是央企建设规范董事会的基本要求。
2012年4月13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部召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会议,宣布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会,董事会目前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外部董事5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建设规范化董事会工作正式启动。从此以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由董事会决定,经营层向董事会汇报,经营层与决策层相互制衡。原来中国石化集团实行的一把手管理模式是集体决策制,一旦出现问题,谁都不负责。但现在的董事会制,则是投票制,责任可追究的,外部董事的决策是极其重要的。外部董事将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治理中起着关键性的平衡作用。这次把经营层和决策层分开,总经理班子负责日常经营,而投资、决策等职能转入董事会,起到一定制约作用,能规避企业存在的风险。
董事会不应是形式上的东西,而应是能动的,为企业创造绩效,为企业发展服务,为股东创造利益。这是最终衡量董事会的标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会议的召开,是一件在中国石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中国石化从集团层面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迈出了关键步伐,标志着中国石化将彻底告别了过去“一把手”式的管理,进入规范的董事会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格局、新挑战,将股份制推行到集团公司层面,成立董事会,引入股权多样化,推动央企整体上市,有利于最终完成国有企业在现在产权制度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制。建设规范董事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企业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石化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软实力、推进科学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必然要求。这次在中国石化实行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及有关部门对中国石化的高度重视,必将对中国石化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董事会治理公司,凝聚了现代企业家们的战略和指挥。但董事会管理模式,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战略、路径、采取的办法,以及转变后采取的运行方式、管理体制和机制都很重要,是个全新的东西。如果说过去以减员增效、改制分流为主要形式的国企改革是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那么,现阶段进行的改革则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制机制,进一步做强做优中国石化。建立规范化董事会将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的架构,完善构建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监督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中国石化实现科学决策、管控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是中国石化做优做强、增强综合素质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制基础,也是中国石化进一步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和谐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国石化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契机。未来董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角色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还需要一个过程。建设规范董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按照控股公司模式,以股权为纽带,对股份公司和其他专业公司实行控股管理,这需要中国石化既借鉴外部经验又结合公司实际,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科学发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强调,中国石化将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要求,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狠抓落实,确保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打造世界一流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而不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强做优。中国石化的规模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炼化、销售业务在国内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目前炼油能力居世界第二,2011年乙烯产量突破1000万吨,国内成品油零售量突破1亿吨,但上游油气资源产量规模、资产回报率和赢利能力与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差距甚大。傅成玉曾表示,中国石化是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要责无旁贷地当好央企排头兵,首先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要打造世界一流,就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中国石化近10年来快速发展,跻身于世界大企业前列,正得益于重组改制上市等一系列改革,未来的大发展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世界一流企业必然是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必然是一个业务高度国际化的企业。过去五年,中国石化成功收购Addax公司和加拿大Syncrude油砂、安哥拉油气区块、俄罗斯UDM、哈萨克斯坦CIR公司、Repsol巴西公司部分权益等一批油气资源项目,初步完成在全球战略油气区的布局,形成非洲、中东、南美、南亚太、俄罗斯——中亚、加拿大等六大油气生产基地等。一个个国际化大手笔,折射着中国石化国际化经营的缩影。对中国石化来说,“十二五”期间是由大变强的关键期,国际化步伐进一步提速。目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与秩序正在发生巨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如何闯过重重风险?显然,规范化董事会的威力不可小觑,它是非常独立而强大的决策机构,将为中国石化集团筑起一道“防火墙”。万事开头难。中国石化集团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新航程已经扬帆起航,我们相信,只要中石化百万员工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世界一流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中石化规范化董事会全新起航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