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型企业的云“危”、“机”


  不适时变革,定将被淘汰

  2011年7月18日,具有40年历史,陪伴了美国整整两代人成长的连锁书店Borders正式宣布破产倒闭。Borders是美国第二大图书零售商,分店曾遍布全美并延伸至海外市场,巅峰时期更是创下过4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同时,美国最大的实体连锁书店Barnes&Noble也正陷入利润逐年大幅下滑的窘境。

  在中国,2007年至今,亦有数万家民营书店相继倒闭,其中包括风入松、光合作用等曾深受读书人推崇喜爱的连锁书店。

  然而,就在传统实体书店集体陷入生存危机的另一边,却是以亚马逊(Amazon.com)为代表的网络书店的“风景无限好”。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约10年前,正是Borders拱手将互联网业务让给了亚马逊,2008年才重新拾起,但已为时晚矣。而把握了时代趋势的亚马逊仅用十几年时间便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其业务也从较单一的图书、音像拓展到家电、食品等百货,销售额更是节节攀升,2010年达到了342亿美元。

  上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生存状况,对我们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警示,即对于每个企业而言,每一波技术浪潮都很可能成为一道‘生死门’,驾驭它就有机会进入全新境界,反之则有可能被卷入浪底永不复生,不管你曾经是多么的辉煌。

  2011年的我们,恰恰就处在继互联网浪潮之后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浪潮——云计算的起点。而在这波浪潮里,把握着国家各条经济命脉的大型国企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及其作何抉择,势必会对企业自身,甚至对整个国家未来经济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私有云建设刻不容缓

  随着云计算概念的普及,云计算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不必赘述,关键是怎么去迎接云时代。笔者以为,对大型国企而言,私有云是最佳选择。

  根据IBM的观察,未来二十年里,中国国企肩头的使命就是要从规模上的最大走向实力上的最强,完成国际化扩张。与此同时,随着贸易壁垒不断地被打破,世界越来越扁平,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将是中国国企未来所面临的主要竞争态势。

  因此,你无法想象,一个僵化、孤立、管理复杂的IT系统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上做到长袖善舞,唯独私有云能给予企业所需要的高效和灵活。例如,自从IBM为国内某城市商业银行搭建了一个开发测试云平台之后,该行理财产品从设计到上线的时间从原来的六个月缩短到两个月,从而获得极大的竞争优势。而IBM自己的Blue Insight 云,目前已为全球163,000多人所采用,这是一种用于获得最新洞察结果,更好满足世界各地客户需求的全球最大业务分析私有云,它大大提升了我们市场决策的正确性和速度,同时也为我们节省了数千万美元以上。IBM 内部开发/测试云,更是在满足了90%新服务器需求的同时,使得配置时间由5天缩短至1小时。

  众所周知,大型国企的一大特色就是管理层级多、法人数量多、分支机构广。通过私有云,集团内部的资源将获得更好的共享,过去那种分支机构IT系统重复建设的现象可得到彻底根治。例如,在集团内部建立基于云计算的会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实施“云制造”,进一步强化制造资源的集中和共享,推动业务子单元之间的合作,等等。同时,私有云所实现的共享和服务也利于促进国企内部管理的扁平化、透明化和精细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许多大型国企已经比较好地实施了SOA,这意味着它们将能更迅速地融入私有云环境。因为SOA和云计算都是提倡松散耦合的,都是倡导服务的,所以我们在SOA基础上能够快速实现云计算。

  迈向行业云 引领行业协同作战

  云计算之所以被视为一场革命,其意义绝不仅限于IT,而在于其带来创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国内许多电信运营商一直希望摆脱“管道化”命运,而贵州移动云平台的成功运营让大家看到了这种可能。截至2011年6月,贵州移动的云平台已经上线了36项信息化业务系统。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系统不仅为贵州移动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利益,也显示了其凭借云计算正在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因此,对大型国企而言,私有云的成功部署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私有云之上寻找创新的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商业机会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云计算的价值。

  笔者以为,从私有云迈向行业云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最佳前进方向。一方面,国有企业通常都占据着产业链的有利位置,拥有雄厚的资本,也有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实力。另一方面,发展行业云也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根据IBM的观察,中国经济将进入大协同时代,包括行业的协同、区域的协同,甚至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协同等。而顺应这种趋势的最佳途径就是建设行业云,为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提供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实现高度的协作。

  国有大型企业在其行业已经占有主导地位,应该利用这种优势,在建设好私有云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并与电信服务提供商、IT服务提供商合作搭建行业云平台,吸引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到该平台上来。这样一来,国有大型企业就摇身一变,而成为行业的核心,对未来的业务具有更多的主导权和创新能力。

  当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或政府机构,正在试图通过云计算获取这种更高层次产业链的主导权。例如,宁波市政府为了充分发挥港口在综合物流体系中的枢纽作用,正在着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从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枢纽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不同层面,利用云计算技术,打造智慧的第四方物流大协同时代。又例如,南风汽车已经尝试着为汽车制造和设计产业链上的大小企业提供公共的设计云平台。

  把握机遇,携手合作伙伴共赢

  无疑,谁能够主导这种协同,谁将拥有这些行业云,谁就会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就很可能成为未来的王者。但同时,笔者也要指出两点,一是这种先机一旦被他人所夺,极有可能时不再来,今日的庞然大物也就有可能转瞬成为明日黄花,前文中的Borders就是明证。二是要慎重选择云计算方案提供商。当前,能提供私有云解决方案的IT厂商不少,但是要为企业提供行业云解决方案,要帮助企业寻找创新的商业模式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因此,国有企业们在考察云解决方案本身的同时,还应注意考核IT厂商是否具有丰富的云计算实际建设经验和行业咨询经验,方能找到最佳云伙伴。

  所谓“危机”,是“危”,也是“机”。我们希望,大型国有企业牢牢把握这次云机会,合力将中国经济推上一个崭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