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溯源及史脉概述(五)


复姓归宗的颍川侯陈轸
田齐国破,王族子孙纷纷改姓。齐王建嫡后其中一支改姓王,另两支亦于第二、第三代改王姓,该系成为北海(汉置,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两郡的王姓之祖。齐王建三子田轸,城破前投楚,后为楚相,封侯颍川,复姓陈。《战国策》内载不少陈轸机敏善辩妙趣横生的故事,成语“画蛇添足”即出于其比喻。世传“天下陈姓出江洲”,而江洲义门陈氏先祖即为陈轸,据史学界推测,当今70%姓陈者均为陈轸的血缘后裔。
颍川郡,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始置。以境内颍水流经而得名。[提示颍川堂宗人,颍“颖”两字形近音同,万勿误用!] 颍川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相当于现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区。西汉汉高祖五年,封韩王信到此,曾改称韩国。次年,韩王信转封太原郡,颍川复名。东汉末年三国初期,曹操迁汉献帝到郡内许县,成为东汉名义上的首都,亦即许都。曹丕代汉后,改许为许昌,仍为颍川郡治。南朝宋永初二年(421),置许昌郡(治所在今许昌县张潘故城)。景平元年(423),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东魏天平元年(534)改为颍州。武定七年(549)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隋朝设颍川郡,治颍川县(今许昌市市区)。唐朝改颍川县为长社县,改颍川郡为许州。从此颍川不再作为地名存在,甚至原颍州之名也归属了颍水下游的原汝阴郡(郡治汝阴在今安徽省阜阳市)。
《史记》载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相传颍川为大禹故乡,亦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首都,同时又是黄帝出生地。颍川邻近宛丘,之前陈国灭国后多有陈姓子孙避居于此,加上陈轸官居颍川后其后裔瓜瓞连绵生齿甚众,陈姓因此终成当地名门大族。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何光岳聂鑫森合著的《中华姓氏通书》、莞邑文史泰斗杨宝霖副教授《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及“陈氏宗亲网”等]
声明:转载或引用博文内容须经本博主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