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增强财政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针对性


   今年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面对依然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中央明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的本质要求是创造良好宏观环境;进的本质要求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总理在近日召开的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笔者认为,为实现稳中求进,就应当尽快出台预调微调措施,特别是要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针对性。

 
  货币政策微调要对“症”宽松,有的放矢
 
  货币政策微调要增强针对性和前瞻性,注重向稳增长方向倾斜。由于受制于输入性通胀的不确定因素和现行银行体制,目前我国的信贷投放仍然难以及时满足中小企业需要。因此,未来一方面要继续对货币政策进行预调和微调,做到对“症”宽松,有的放矢,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另一方面要攻坚克难,加快推进银行业改革,大力发展民间小银行。
 
  增加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入。货币政策微调主要体现在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第一,央行要及时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缩小央行票据发行量,降低回笼货币力度,以缓解资金紧张局面。第二,央行要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前央行已下调了0.5%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再度下调。第三,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贷款投放进度和节奏,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积极化解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金融、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
 
  重构竞争有序的金融生态。做好货币政策微调还需要在深化银行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最近几年来,贷款难已成为很多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濒临倒闭的重要原因。近日,温家宝总理在与企业家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表示中央已统一思想打破银行垄断。
 
  笔者认为,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相关重大改革,才能打破银行垄断,使民间金融从“地下”无序成长转向“地上”理性发展。为了重构竞争有序的金融生态。一是要完善审批等准入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边界,做到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管的切实管好。切实取消各种不必要的金融管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二是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国家除了控制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外,其他的中小金融机构的股权应逐步向民间资本转让。三是构建多渠道的融资体系,特别是要鼓励民间资本的多渠道发展,比如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境外直接投资等,以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和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四是完善以地方和中央相互联动的监管体系,以防止金融监管出现真空,为民间金融规范化运作奠定基础。五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政府管理部门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信贷资金投向中小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财政政策微调要“稳”字当先、保控结合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创新转型,必须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独特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在目前情况下,大规模财政支出扩张不利于稳物价和调结构,所以财政政策微调要在“稳”字上下功夫,保控结合,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结构性减税,努力营造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力度,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今年,应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扩大财政补助的规模范围,重点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有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对中小实体企业和居民的减税力度。结构性减税肩负着扩大内需、支撑实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等多项重任。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两个最重要的税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实施这项改革,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提升服务业竞争能力,推动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降低小额纳税人税负,带动扩大就业;将增值税征收范围覆盖所有的货物和劳务,是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的必然选择。
 
  努力营造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应通过财政调控政策提高实体经济领域的回报率,使虚拟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与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基本均等,从而遏制投机炒作和化解风险。另一方面,要建立劳动市场的公平待遇制度,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只有集中精力发展实体经济,遏制虚拟经济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才能够巩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