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主要采取的是预防式反贫困战略。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封建制度下的中国农民之所以贫穷、落后,其根源是不合理的土地所有制度,只有消除不合理的封建土地制度,给贫困农民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走向共同富裕。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情势和农民状况有了基本把握,对中国农村土地分配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并对农村土地政策进行了基本探索之后[3] ,形成了第一个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中国共产党土地问题党纲草案》,该草案指出:“要彻底变革中国的土地制度,必须肃清一切崩溃混乱的旧社会关系”[4] 。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贫苦农民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斗争,探索了适合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与发展状况的土地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土地规章与法规,如《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土地法草案》等。1947年10月,在总结全国各地土地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正式颁发了第一个彻底的、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中国土地法大纲》,主张:“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分给缺乏财产的农民以及其他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