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
年化收益率逐月下滑
出场人物:华夏财富管理中心理财师 宫爽
要点:目前有一最新理财产品发售,期限一个月,年化收益率5.03%,而就在半个月前,同一家银行发行的另一款一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刚刚4%出头。
临近3月末,又是一季度末,正是银行存贷比考核时间,原本已经偃旗息鼓的揽储大战又起烽烟,而理财产品作为揽储的一大法宝,再次出招。
事实上,今年以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直走下降通道。据最新统计,以今年1月至3月为三个时间段,其中一个月期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1月平均年化收益率4.99% ,2月为4.82% ,3月则为4.3%;三个月期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1月平均年化收益率5.29%,2月为5.09%,3月则为5.06%;六个月期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1月平均年化收益率5.56% ,2月为5.43%,3月则为5.32%。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呈现出逐月下滑的态势,且平均下滑了至少0.2%,其中短期理财产品下跌最为明显。
点评:理财产品都有一个发行期限,这期间打入账户购买的资金会被冻结,并记为活期。这也是为什么银行都要提高理财产品收益揽储的原因。而在最近一两天,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统统回归5%以上。银行对相互之间挖存款的现象也开始严防死守。
市民不要过分迷信预期收益。预期收益率只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收益的估值,其准确度不仅与银行的专业性和对市场的研究能力有关,而且与银行的社会责任感有关,其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对于投资比较激进的银行理财产品,如结构性产品,投资于股票、基金的理财产品,银行主要是靠历史行情数据和自身对行情的预测测算预期收益率,由于标的市场或挂钩标的市场行情很可能与银行预测不一致,故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有一定差别,有时甚至差别很大。
基金
做多情绪被泼冷水
出场人物:中信银行香港中路支行理财师 李洪龙
要点:截至昨日,64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2011年年报全部公布完毕。受去年股市大跌影响,基金在去年整体亏损5004亿元,创基金历史上第二大年度亏损额。不过,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特征明显,去年收取管理费达到288.64亿元,较2010年仅下降4.83%。新基金发行大战之下渠道要价继续上升,基金收取的管理费中有47.41亿元被销售机构拿走,占管理费的比例上升到16.42%。尽管前期市场的反弹让基金净值有所回升,然而3月以来尤其是最近几日大盘的调整已经让其所积累的战果明显缩水。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28日,所有偏股型基金年内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89%,而一个月之前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接近6%。数据同时显示,上证指数年内累计涨幅2.4%,偏股型基金暂时小幅跑输指数。从暂时领先的基金来看,多受益于前期市场回暖而布局早周期行业。
点评:突如其来的暴跌,给燃起的做多情绪猛泼了一盆冷水,令A股人心惶惶。其实资产搭配要结合宏观经济来做,建议在大周期里进行资产搭配遵循以下指导原则:衰退阶段,大力配置债券类资产;复苏阶段,大力配置股票类资产;过热阶段,配置商品类资产;滞胀阶段,配置货币类资产,即现金为王。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之下,今年A股大势仍是稳中有升。当前形势与2006年的情形十分相似。2006年前阻碍中国股市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股权分置,2006年证监会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基本解决了这个矛盾,随之成就了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现在造成股市4年大熊的原因在于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难以调和的矛盾,但证监会正采取诸多措施全力解决此问题。
所以,我认为一年之内股市稳中有升并或有反复,但两三年之内,必有一波大牛市。建议今年大胆提高资产配置中的股票类资产比例(散户还是建议以投资基金为主),前期被套的也可以近期在低位分批补仓,但不要期望当年就有很好的收成,着眼于今后两三年,必有好的收获;另外,未来两三年很可能面临一个降息周期,建议保守资金可以选择国债、三年定期等产品锁定利率。
理财收益走下降通道 市民不要过分相信预期收益
评论
2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