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空想社会主义合法性的终结


      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幸福的美好社会是人类永恒的本能,在人类尚不了解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运动发展规律的条件下,在社会科学尚不存在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认识体系只能是以本能经验理性为基础的、对公平、正义、自由、幸福的公有制社会的愿望性的主观设计,即只能是空想,中国古代的大同说、英国人莫乐所著的《乌托邦》、中国近代康有为的《大同书》、德国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预测以及当今世界汪洋般存在的“左派”们的社会主张无不如此。这种愿望性的社会理想在中国近代以前被称为大同理想,在近代的欧洲则被称为社会主义。


       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之前,空想社会主义是追求社会进步的、具有历史合法性的愚昧诉求,马克思、恩格斯的空想社会主义不仅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之大成,更在二十世纪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定教义,给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因而已在实践上丧失了历史合法性,而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之后,马、恩空想社会主义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完全丧失了历史合法性。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却只是抽象科学与具体空想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初级的、抽象阶段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抽象地发现了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运动发展的规律、抽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而被科学化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创立了初级的、抽象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抽象地证明了基于本能经验理性的愿望性社会理想是空想的社会主义。


       但是,由于马克思时代人类的科学理性只能达到抽象阶段,还不可能使人类的科学理性成为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理性,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抽象唯物史观和抽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但不能具体地揭示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运动发展的规律、不能具体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本质、不能具体地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和实现方式、不能具体地揭示空想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社会理想的愚谬本质,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只能错用抽象唯物史观将空想社会主义的阶级、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和空想的公有制社会理想加以继承和发展,从而将人类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发展到了逻辑化的、具有科学表象的终极阶段。


       正是因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创立的初级抽象科学社会主义与终极具体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体,所以,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在一些国家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比较迅速地发展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却使得人民生活贫困、公民权利虚置、经济发展失衡、政治悲剧频发,最终导致了空想社会主义大灾难的发生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大部垮台。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发展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探索性实践是人类走向科学社会主义伟大历史目标的必经之路,人类在空想社会主义的艰难、英勇而伟大的历史实践中必然给自己带来的暂时性灾难,是人类获得赖以自由解放的科学真理的必然方式。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以前,包含着巨大历史性愚谬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必然带来暂时性灾难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追求自由解放的历史合法性诉求和历史合法性实践,任何对空想社会主义所进行的道义性谴责都是荒谬的,只有完整、精确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之后,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历史合法性才宣告终结。所以,为了清楚地了解空想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合法性的存在和终结,就必须清楚地了解科学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人类科学地了解了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运动发展规律之后所获得的、对科学化社会的本质及其实现条件和实现方式的科学认识,是以科学的方式建立科学化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从而科学化、最优化地创造人类幸福生活的科学主张。


       由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经历了由十九世纪的抽象而模糊的初级阶段到二十一世纪的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完整精确阶段的发展过程。


       初级抽象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抽象而模糊地了解了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运动发展规律、创立了初级的、抽象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之后所获得的、对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实现条件和实现方式的抽象的科学认识。


       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由关于物质及其运动的抽象原理所构成的、初级阶段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抽象地发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社会运动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被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创立了初级阶段的、抽象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初级抽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社会运动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掌握了社会科学的科学社会主义政党领导劳动人民、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科学原理和社会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建立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权力、建立、保障和发展科学化的社会制度,从而科学化、最优化地发展生产力、科学化、最优化地创造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抽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标志着人类思想史上的科学革命的开始,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了认知社会的科学理性——初级、抽象科学理性,使人类的认知社会的理性实现了由本能经验理性上升到科学理性的第一次飞跃。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马克思时代不可能发现社会的具体本质,不可能发现社会运动发展的具体量化定理,不可能发现资本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的本质区别,不可能发现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特征、具体的实现条件和实现方式,因而,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可能象自然科学一样地成为抽象质性定律与具体量化定理所构成的、完整、精确的科学体系。


       完整精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在抽象与具体两方面完整地了解了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运动发展规律之后所获得的、对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实现条件和实现方式的完整而精确的科学认识。


       二十世纪未以来,由抽象质性定律与具体量化定理所构成的辩证唯物主义整体科学被创造出来并用于研究人类社会,总结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从而必然地、具体而科学地发现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损害社会利益的异化力量的矛盾、社会生产力是社会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价值性能力、生产力的强度是一定的劳动主体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对自身生活的满足程度、社会劳动个体生产力的具体强度与社会公权的具体本质的统一(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决定与之相对应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劳动交往方式和生活资料分配方式、私有制是社会对劳动者个人的生产责任的委托、公有制是社会对公权主体保障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公共责任的委托、各劳动个体等价平权地担当社会委托的功能而实现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所以,“阶级、阶级剥削、阶级斗争、阶级合作和阶级专政”根本不可能存在。在这些社会科学新发现的基础上必然产生了抽象定律与具体定理相统一的、完整精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完整精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掌握了社会科学的科学社会主义政党领导劳动人民、根据现实的各社会劳动个体能够通过同时异位地劳动功能空间分工而独立满足自身需要这一生产力的强度和社会公权科学化的要求、建立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保障和发展以科学社会主义资本家私人所有制为基础、以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保障的科学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社会个体微观计划与社会公权宏观计划相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公权直接分配全民的必要等同的基本生活条件、社会个体自主分配积累性、发展性的必要不等生活条件的科学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从而科学化、最优化地发展生产力、科学化、最优化地创造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极其遥远的未来,单一社会劳动个体生产力的强度发展到足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时,各劳动个体继时同位轮流劳动(时间分工)、轮流自主分配劳动产品的生产方式自然产生、各劳动个体同时异位的空间分工、劳动产品相互交换的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一起同时自然消亡,人类社会进入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阶段。


       完整精确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诞生,是十九世纪中叶产生的初级抽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所必然导致的社会科学革命的伟大成就之一、是运用当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伟大成果来研究人类社会、总结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所必然发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运动自我创新、自我纠错的伟大历史实践的必然产物。完整精确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彻底性地由空想转变成了科学;标志着人类的社会认知能力彻底性地走出了清浊混成、逻辑错乱的蒙昧历史;预示着人类的科学社会主义崭新时代即将到来。


                                          二,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人类在不了解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运动发展规律的蒙昧历史阶段上必然产生的、以创造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为目的、根据追求公平、正义的幸福社会的本能愿望和直觉经验与经验错觉、错用公平、正义原则而提出的运用社会权力消灭不应该消灭的私有制、消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阶级”、“阶级剥削”、建立不应该建立的公有制社会的主张和行动。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经历了由初始的、以本能经验为基础的愿望性社会理想设计阶段(莫尔阶段)到具有科学化外表的、逻辑化的终极阶段(马、恩阶段)的发展过程。


       初始空想社会主义根据人类追求公平、正义、幸福社会的愿望而主张建立没有“阶级”、财产公有的社会。初始空想社会主义错用公平、正义原则,经济上将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劳动分工不同确定为不平等,政治上则以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劳动分工不同而划分敌、我。初始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以社会理想模型设计的形态存在的、求进步、求文明的历史合法性愚昧诉求,并未形成强大的、足以建立国家政权的政治力量,因而,初始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诉求并未被任何国家运用公权力来强制实施于社会。


       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初级抽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后,初始空想社会主义对公平、正义的幸福社会的愿望性追求被初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主张的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追求所代替。然而,初始空想社会主义的运用社会权力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这一具体的、错误的空想诉求和阶级、阶级剥削、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却不可能被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初级抽象的唯物史观和抽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否定,马克思、恩格斯只能错用抽象唯物史观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的空想的、错误的社会理想确定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只能错用抽象唯物史观和继续错用公平、正义原则对初始空想社会主义的阶级、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加以继承、发展。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必然不自觉地将初始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原则当成正确原则而纳入到抽象的科学逻辑结构之中,因而必然创立了全新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成为具有科学表象的、逻辑化的、更具迷惑性的、终极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终极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根据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变革的社会运动发展规律的抽象认识、错误的私有制理论、错误的阶级理论、错误的商品价值理论、错误的剩余价值理论、错误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错误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而主张建立和运用“无产阶级政权”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取消市场经济,建立按照社会管理机关(社会公权)的统一计划组织社会生产、由社会管理机关按照社会成员的需要来统一分配生活资料的空想共产主义社会。


       由于终极空想社会主义错误理论符合人类的直觉经验、符合人类数千年的市俗观念、又具有抽象的科学表象,所以,在近两个世纪的漫长历史岁月中,终极空想社会主义错误理论一直被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错定为科学社会主义真理而与初级抽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起,成为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似乎牢不可破的指导思想。


       二十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灾难的发生、以大部社会主义政权垮台为标志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惨败和二十世纪未以来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革命的实践经验铁一般地证明了终极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必然错,运用当代辩证唯物主义整体科学研究人类社会、总结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所必然产生的、崭新的当代社会科学更是铁一般地证明了终极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错。因而,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按照人类思想和人类实践的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人类历史上必然产生的、曾经是历史合法性诉求的、主导社会主义运动一个多世纪的、由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终极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合法性已经终结。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抽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则与二十一世纪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一起,永远放射着真理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