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好坏之分,但又层次之别”,这句话,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大概是小十年前,在汉王工作时,听汉王总裁刘总在一次外出召开的公司渠道会议上说的。不知道刘总是否还记得,自己确实记住了,还因此打通了职业管理实践中的很多困惑,进而在看人、看事上,也不断有些自我的视角和把握。这么说,当然不是说其它,也不是说自己就有多高的层次。一年之计在于春,年是过完了,2012年,对自己而言,应该是忙碌的一年,自我总结一下,打打气,也是很有必要的,呵呵。
“人无好坏之分,但又层次之别”,宏观一点理解,从政治国家角度,我们消灭了阶级,剩下的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了,搞经济建设,让大家生活好些,再好些,出现了很多现象和问题。网上线下,家庭内外,凡此种种,见仁见智的,都没啥本质的好坏区分,我想,确实有些道理。微观一点,到个人身上,这样看待自己和生活所遇,倒也活得轻松许多。
中国人说话,讲究一话两听,说的要照顾听的,所以 “人无好坏之分,但又层次之别”,一句话分开来看,也是蛮有意思的。先看前半句,“人无好坏之分”,当然不是和稀泥,至少我理解的意思是这样。人无好坏之分,更是一种达观的处世观点,也就是说,以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待自己能看到的,能听到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身边或更远处的事情。从流行的身心灵的修炼角度来看,人可以做错事,但不能因为行为,就否定整个人,或不能因为所做的事就否定其动机。这里面有人性善恶的区分观点,荀子和韩非子就不同,我个人认为,人性无法用善恶定义,具体的事情倒是可以发表观点。就像吴英案,就是判了刑,也是做的非法的事,也不能说发财致富的动机是错的,更不代表这个人整个就怎么样了,也许她有其它方面的好的地方,我们不知道罢了。当然,这也和张维迎教授的《在没有一个邓小平保护吴英了》没有任何关联。
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人之长期,但也反向说明,也可以选择不从个人好恶角度去判断,更不可以偏概全,这就是自己对“人无好坏之分”的简单实践理解。不管别人对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也不管是不利的,还是有利的,不能简单由此判断人的好坏,这样做,大概更多在学龄前儿童群体里更为常见。凡事发生,必定有其发生的因果关系,有时不是眼睛和耳朵的判断就准的,老外的“seeing is believing ”我现在也开始有点怀疑了,人就是人,眼花缭乱的社会中,非此即彼的二元判断法恐怕最终没分清楚好坏人,倒是把自己的好心情搞坏了,大可不必。 该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
说到“但有层次之别”,更有积极的因素在里面,如果说前半句还是通过外面的事宽阔自己胸怀的,这半句就和自己更有直接关系了。自己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处世,这里面大有空间。过去做错了,也没必要太纠结,但要提升自己,“朝闻道,夕死可矣”,“浪子回头金不换”,大概也就说,人人都有希望,即使做的没有比别人好,不断把自己做得最好,自己不断上层次就很好了。因为,别人毕竟不是自己。同时也说明,我们改变不了别人的属性,但可以借助外物,所经历的事修炼自己,提升自我层次,这是无限的,和金钱、地位、名誉、出身等等没多大关系。因为很多社会定义的东西,未必是人性最美最真最善的东西,人性的修炼,在繁乱中倒是越发能自我体验。
“人无好坏之分,但又层次之别”,就这么听到的一句话,学习领会了这么多年,时过境迁,倒是越来越清晰了,人活得有时候就是一种感觉,有时候别人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用心记住,用在自己的实践中,受益良多,我就这样学习到了很多,学好没学好,那是自己修炼的过程,不是还有明天嘛,呵呵。
“人无好坏之分,但又层次之别”。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不同的人有对世界不同的感觉,那就是自己,还是一往无前地自我提升更有些乐趣,自己,那是自己最能开发的,层次之别因此也拉开了,不是和别人比,还是享受自我心路台阶一级一级往高处走的美好感觉。。。。。。
人无好坏之分,但有层次之别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