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


  孔子的名,叫做“丘”,他法定的姓名应为“孔丘”。

  丘这个名有些来历,相传是孔子之母去附近的尼丘山祈祷,然后就怀了孔子,因而得名。又一说是,因孔子出生时头顶中间凹下,酷似尼丘山,故取名为丘。

  至于我们通常所称的“孔子”,是春秋时代人们对学问高深之人的尊称,比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等都是。

  孔子的父亲,史籍上习惯称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的一名低级武官,武功超群且十分英勇,曾在一次战斗中,用双手托起城门的千斤闸门,掩护战友撤退。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有人根据这个“野合”,判断孔子是一个私生子。不过也有人解释说,是因为叔梁纥在64岁时,娶了20岁的年轻女子颜氏,两人年龄过于悬殊,与礼不合,所以被称作“野”。

  孔子在家里男孩中排行第二,因此他的字,叫“仲尼”。仲,就是“第二”的意思。

  1974年“批林批孔”时,批判者们根据这个“仲尼”,送给了孔子一个蔑称,叫做“孔老二”。现今45岁以上者,对此当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