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奶粉关税依然刺痛人心


被误读的奶粉关税依然刺痛人心

李志起 CBCT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 www.lizhiqi.com

   

    近日,一则海关“200元奶粉需交10%税”的传闻不胫而走,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在网友中引发巨大争议。海关总署等相关单位直到330日才澄清,指出“公告”不涉及进境旅客行李物品、个人邮寄物品免税政策的调整,进境旅客实际上仍能每人免税携带2.5公斤奶粉,且10%的税率和旧规相比并无调整。

   

    在海关部门未澄清之前,各种声音充斥着网络,引发着强烈的社会反响,尽管后来,这“带奶粉进境要加税”仅是让人虚惊一场的误读。但是,从争议到反思,却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话题。特别是对国字号奶粉企业来说,这必然要成为一记警钟。

 

    在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和司法不断健全的当下,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假鸡蛋、毒大米、染色馒头等一系列恶性事件大行其道,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底线。而在奶粉领域更是让广大父母们伤不起。三鹿三聚氰胺了,圣元致婴儿性早熟了,蒙牛致癌了,伊利在保质期内变质了,多美滋奶粉吃出虫子了,蒙牛毒了小学生了,光明出现早产奶了,各种假洋鬼子横行了……这种种不堪,让国人不得不转而投向国外的品牌。或海外代购,或亲自出境自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目的就是为了自家孩子喝上放心的奶。

 

在这样的语境之下,购买奶粉已经不再是价格上的问题了,话说为了孩子的安全,即使价格贵了爸爸妈妈也愿意掏钱。而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达120亿元,业内预计,到2012年,这个数字将达480亿元。这说明什么?海外代购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消费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提高关税,似乎也不能怪公众会误读。所以说,这被误读的新闻,又如何让父母们淡定?试想一下,如果国货当自强了,在国内同样能买到同样性价比且靠谱的奶粉,谁愿意如此折腾地跨洋过海地去买几罐奶粉?国货们,是不是更该去面壁去?那些丧失了道德血液的品牌们,是不是该先补补血,再去想如何以战略新品来挽回消费者的心?

 

 

李志起,著名营销咨询机构——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志起未来商学院发起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顾问,2009年中国营销功勋奖获得者,2008品牌中国年度十大专家,2007科特勒中国最佳营销精英,改革开放30年中国策划标志人物,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会顾问,十多家著名财经媒体专家顾问。为200多家中国企业担任过品牌营销顾问。他在中国营销界提出的“品牌空间论”、“传播3.0”、“成长金字塔”模式和“红色智慧”等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