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领2元钱养老金的黑色幽默


  导语:2元钱能做什么?在北京只能买到一根黄瓜,然而这2元钱却是一位农民每个月能领到的养老金,这荒唐的“最牛养老金”,不过是当下养老金问题重重的一个缩影,难以持续的养老金问题所挤出的一个小小气泡,映射出的是相关制度之短板。

  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的一位人大代表,趁着会议的空隙到北京菜市场做了一个调查,看看10块钱能买些什么东西,结果得出的结论是10块钱能买3个番茄、5根黄瓜,也就是说黄瓜也要2块一根。而浙江台州椒江区农民黄大爷的老伴17年前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现在一个月才能领养老金2元,真是让人哭笑不得(3月25日《海峡导报》)。

  2元钱连吃一餐早点都不够,如此养老金发放标准也太雷人了。与此前媒体报道的“八两米赈灾”有过之而无不及。八两米好在是政府临时救助措施,给农民发2元钱养老,政府对年老农民的关爱如此之“厚”,实际上是对养老金政策的讽刺。读完报道,笔者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按现在的物价水平,2元钱只能买一根黄瓜,或者七八两大米,或者半斤咸菜,或者几片廉价感冒药,这根本解决不了农民的任何养老问题。而且2元的养老金也不是谁都能有。据黄大爷介绍,老伴17年前个人和村集体缴了200元(在当时并非小数),才有资格领取每月2元钱的老农保养老金。

  也许,从相关部门的角度看,有总比无强,每月2元钱也是对参保农民的回报,多少也是一份心意。但是养老金如此“大手笔”,除了有那么一点象征意义以外,聊胜于无,甚至可以说是对参保农民的另类羞辱。有报道说,现在普通公务员出差一天最低都可以报销150元差旅费,可政府给农民的养老金只有区区2元钱,当地有关部门与该政策的制定者不会生活在真空中吧。这么一点钱能给农民多大的实惠呢?政府部门在制定惠农政策之前,最好先弄清楚农民真正需要什么。

  事实上,2元钱养老金并非个案。《海南日报》一篇题为《海南省:今年争取出台新农保制度》的报道称“海南省领取这项养老金的总人数约为一两万人,月人均可以领到20多元,有些领取人每月甚至只领到几元钱”。不仅海南农民养老金水平低。其他省份也存在这种情况。新华网一篇题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离农民还有多远?》的报道中称,“黑龙江省领取农村社会养老金的4万余人中,每个月只能领到几毛钱养老金的占到1/4,半数农民也只能领到五六元钱,起不到保障作用。”

  与每月几毛钱的养老金相比,2元钱的养老金并不算“最牛”,但是2元养老金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思考。参加“老农保”的农民缴费低是事实,但是17年前农民一次性缴纳200元也不是小数目。政府总不能拿几毛、几元钱忽悠参保农民吧。与农民自己缴费的低水平“老农保”相比,“新农保”不仅缴费基数较大,也增加了集体补助与政府补贴部分,农民养老金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

  参加新农保的农民每月可以拿到五六十元,在“新农保”、“老农保”的问题上,政府为何厚此薄彼呢?事实上,如果政府对“老农保”历史遗留问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体现责任担当,主动修补“老农保”制度缺陷,根本不会闹出“2元钱养老金”这样的冷笑话,伤害政府公信力。

  温家宝总理曾在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部署了“新农保”试点。标志着“新农保”试点正式进入操作层面。按照计划,2009年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区)启动“新农保”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参保农民到60岁“退休”时,可按月领取养老金。笔者期待新农保政策早日终结2元钱养老金笑话。更好保护农民的养老权利,让农民吃上养老“定心丸”,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链接:

  老汉17年前入养老保险如今每月仅领2元

  本报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1995年,黄大伯给老伴和儿子都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7年过去了,黄老伯每个月只能拿到2元钱的养老金。这件事情一经报道立即被网友冠以最牛养老保险之称。

  1995年,家住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斜坡村的黄大伯做了一笔投资,当年月工资只有70元钱的他花了200元钱,为老伴和儿子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黄大伯:我们买保险的时候,一份保险是200元,公家补贴100元,你自己出100元,这样当我老婆60岁以后,每月可以领到12元或14元。

  一晃17年,当年还是40出头的老伴已是花甲之年,黄大伯想到了当年的那笔大额投资。

  黄大伯:我去到椒江区社保中心区找农保主任,他说你现在直接领走就是300元多一点,要是按每月领的话只有2元。

  黄大伯:当时我花了200元花了3个月工资,当时的70元够我们吃够我们喝,到了现在,我们还是五口人,我一个月2000元也不够用,现在市场好一点的咸菜也要4元一斤。

  台州台记者找到了椒江区社保中心副主任曹立红,曹立红解释说,当时的这种养老保险是由国家民政部门推出,一般叫老农保,实际上是一种农民储蓄积累式的养老保险。

  曹立红:当时的表格是模拟测算,当时的年利率是七八厘,1995年、1996年的时候用利滚利这样的办法测算下来,他老伴个人缴了100元,按照当时是12元一月,但是现在这几年银行的利息一直在调而且都是在下降。

  曹立红说一开始全国各地也是力推老农保,但是到了1997年、1998年后就基本上停办了,目前椒江有9万多农民参加了这种老农保。

  记者:椒江区有9万多农民,整个台州市估算下来也在100万左右吧?

  曹立红:应该是很多的,当时是轰轰烈烈,村干部、村镇干部都到老百姓家里去动员。

  目前各地已陆续实施了新农保,那这个新农保与老农保如何对接?如何处理好老农保这个遗留问题,记者在人社部网站看到,在2009年9月1号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第12条关于相关制度衔接上是这样表述的:原来已经开展老农保的地区要在妥善处理老农保基金债券问题的基础上做好与新农保制度衔接,对已经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而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该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照新农保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的待遇。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