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的现象:非常普遍
非常努力且对自己的能力有相当自信的张三,还是不得不每天面对老板“为什么招聘工作迟迟看不到成效?!”的质问,张三快疯掉了。
虽然不知道该怎样说明具体的冲突和矛盾……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北京科瑞恩资讯,于是有机会多角度地审视正在发生的到底是怎样一回事情。
下面就让我们分别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以及招聘专员等3个不同的视角,诠释一下事情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吧。
视角1:面对“不得不”是一个老问题
企业背景
这是一家荷兰的企业,在中国的公司每年的销售额不到5亿,4亿七八的样子。所从事的行业是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的设计和加工。荷兰的这家企业设立在北京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
不解与困惑
去年年底公司刚刚经历了订单的大幅下滑,在订单刚刚复苏的时候,总部突然提出说在南方建立新厂的要求。
虽然公司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总部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大家看到的是所建的新厂和北京这家有10年历史的厂子业务层面有很大的冲击,所以大家有种种的担心。不知道新厂的建立对自己意味着机会还是意味着更大的压力。
都要面对“不得不”
但是,中国公司的总经理必须要做的是敦促各个部门配合着新建的厂子,迅速的使人员到位并在4个月之后实现多少的产量。
部门经理在每一次开会讨论的时候,都在说自己手头工作忙,在每次出差的时候都会不太积极,在那边待的时间就会短。从而造成的就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的沟通有困难,而所有这些最后都演变成招聘工作进展缓慢。
所以,人力资源部及招聘专员莫名其妙的承担了这个事件的所有压力,而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人力资源部和招聘专员可以解决的。
视角2:人力资源总监的两难选择
缘起:田总监和张三
田总监2008年加入的这家企业,是总部设在荷兰在中国的分公司,迄今为止已有10年。田总监来的时候有三年。而田总监是没有这种高学历,留学背景的,所以他很珍惜这份工作。
在去年公司业务非常满的的时候,公司特别允许他动用猎头的手段,支付费用招来了一个有6年工作经验的招聘专员。
追杀:张三的前任领导透露的信息
没想到刚招进来,由于订单的变化招聘工作就搁置了。恰恰在这个时候,田总监得到了张三前任领导的联系,透漏出张三和前雇主的冲突。
田总监就有意不让张三过试用期,没想到张三却主动找自己谈。正在田总监犹豫不定该怎么处理张三的时候,情况发生重大改变。
一个是总部要求在南方建个新厂,总部强力要求人力资源部把别的工作放下,配合各部门迅速把人招满,4个月后正式开工,而在这个时候,田总监发现了张三的能力。不仅是能力而且是主动请缨的一个工作状态,并部分的推进了这项工作。
挑起新的冲突:多目的下要求张三写报告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张三和部门经理的沟通越来越深入,甚至有一些超越了自己的工作经验,于是田总监又有了一些危机感。联想到张三的前任的信息,再一次陷入了矛盾。
同时,也因为田总监感受到部门经理的压力:新厂一旦招满人,那么,管理,品质,交期各方面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有这样的压力。
此时,为了部分的延缓招聘工作的进展,同时,也为了验证张三处理问题的能力,田总监要求张三写一份离职的报告《各部门离职原因的分析》。
视角3:不比老兵还精明的新兵“快没活路”了
未果试用期的紧张
那个叫张三的是去年8月进入这家总部设在荷兰的电子元器件加工企业在北京的厂子。刚刚加入新公司的张三的月薪是9000元。
张三到企业的第一份工作是招聘专员,刚到企业就遭遇订单急速下滑,所以基本上不需要招聘。而这个时候她没有过试用期,而且还没有拿人家9000元……所以很紧张。
新的任务更棘手
还没等紧张劲过去,突然总部要求公司在南方建立新厂。而恰恰这个时候,北京的订单也在上涨。北京方面要招人,南方厂子也要招人。
部门经理由于看到新厂和北京的厂子有大量的业务重叠,所以很不积极。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表现自己能够顺利的通过试用期,张三请缨多次出差去南方招聘,然而遭遇的结果却是部门经理要求没有20人他就不出面面试。理由是他们都很忙,只做集体面试。
更让张三挠头的是,他们把用人的要求提的很高。
很多要求真无理
从张三的视角看,这些要求是曾经在公司做过工作的人才能完成,换句话说是要把公司离职的人招过来,公司在南方没有过厂,所以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求招聘50个人或80个人,张三就急的睡不着觉,嘴上也长了泡。此时,她的直接领导不帮她召开部门经理出席的会议,也不帮她去找部门经理索要更能够服务于招聘工作的岗位说明。
但是,当总经理每次询问招聘进展的时候,所有的问题,所有的责任还都全部落在了张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