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改革"一词在中国政府本届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近70次,昭显出改革的迫切,但适逢换届之年,真正的改革空间恐怕要待到下一任政府来逐步落实.
"电力改革都改了10年还是原地踏步".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陆启洲对电力改革的批评,立刻引发在场参加讨论的诸多政协委员共鸣.
确实,从电力改革迟滞到经济体制改革落後,国企垄断地位难打破,以及包括金融等领域被管制等等,都显现出改革的迫切性.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打破垄断放宽准入之前,中国是否已设好游戏规则,以避免盲目开放的更大风险?
"跟高速公路一样,先把高速公路建好,有了交警,哪辆车去跑无所谓,不是说奔驰跑别的车就不能跑,而是什麽车都能跑."参加两会的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比喻说.
曾是中国庞大央企掌门人的的李荣融指出,与其盲目放开,不如先完善规则,需要政府先负责修好"路"并担负有效监管的责任,这样才能有序放开,也才有助行业良性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也称,"改革提了很多年,但做的不多,当然这两年金融危机把一些计划中的改革,如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压下来了,加之政府各部门间相互扯皮,以及政府在改革的决心和魄力方面勇气不足".
但他指出,包括铁路,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很多情况下是企业替政府背了黑锅,因为企业和行政垄断纠缠在一起,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企业背负骂名.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当前和今後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从电力改革映射改革艰难**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尽管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但由於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监管缺位随处可见,计划与市场纠结的矛盾无处不在,亦使得推进改革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
在本届两会召开前夕,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刊登一篇关於改革的文章称,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对於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文章称.而该文的发表也引起了境内外对中国是否会有实质性改革动作的关注.
在政协经济组的讨论中,对中国的改革停留在字面实质动作少的批评声不绝于耳.一位代表就指出,"不能只把改革写到文件中却没有动静,中国很多的政策都需要好好落实."
已推进10年的电力改革就是一个例子.由於计划电和市场煤并存,导致年年发生的电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常态.此外,动车事故突现的铁路政企不分,以及金融领域严格管制,民间资本难以进入等等都昭显改革对中国的迫切性.
陆启洲就表示,说了10年的电力体制改革和电价改革,核心问题是让电力产品回归商品属性,"中国现在的电价有纯发行电价,有优惠电价,已经变成宏观调控的工具,还能是商品吗?不是了...而电是最重要的资源,都不能市场化还谈什麽节能减排?"
发改委主任张平提到,中国去年的节能减排情况完成的并不好,六个指标只完成三个,有些指标不降反增.
**制订规则有序放开**
尽管对改革落後指责批评不断,但对目前中国而言,加强改革顶层设计,以及尽快推进一些容易推进领域的改革,同时加快完善政府职能推进有效监管,并有序放开行业准入更具现实性.
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就表示,改革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需要建立一个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区利益等各种利益关系之外的改革协调机构,比如改革之初的体改委,国务院总理亲自任体改委主任,这样改革才能冲破压力和阻力.
而完善规则,行业有序开放,以及先推进一些容易推进的改革亦是现实选择.
王军就表示,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应该加快,中国已经明确市场经济的机制需要建立不受干预的市场价格信号,而不是被扭曲的资源价格.
温家宝也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逐步理顺煤电关系,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此外,政府加快"修路"步伐,制订规则,避免企业陷入恶性无序竞争也同样重要.李荣融就指出,很重要的不是不放开,而是加快制订游戏规则,同时把有效的监管放好,这样的放开才是有序的放开,竞争有序就会促进行业发展,如果无序就会让这个行业往下走.
"如果说这条路没建,就放开去跑,那就是一锅粥,交警再多也没用."李荣融表示.
他举例称,"煤炭放开了,够乱的吧?铁矿砂采购放开了吧?都去采购,结果把价格都抬上去了,进口的抬价,出口的全部杀价,杀到血淋淋的,原因是什麽?路没建好,规则没制订好,就是放10个交警也没用."
"一放就乱",一向是中国当局最为担心的.在面临换届之年,"稳中求进"无疑更透露出决策的小心和谨慎.
但这并未泯灭民企对改革的憧憬."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改革.在很多问题上,在三农问题,在民营企业问题,在分配体制问题上,应该说还有很多的空间,国家现在具备这个条件了."中国最大的农牧业集团--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 (完)
(北京李文科对本文亦有贡献)
--审校 屈桂娟
中国经济改革迟滞遭诟病 盲目放开风险或更大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