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啤酒:中小投资者话语权缺失的“囚徒困境”


    大成基金“罢董提案”因寡不敌众,最终败退而归,而重庆啤酒“乙肝疫苗II期临床研究”仍在继续。
    2月7日,重啤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成为大成基金的“独角戏”,大成基金首席投资官刘明打断主持人“慷慨陈词”3分钟,称重啤信息披露缺失规范,公司治理令人担忧,矛盾直指重啤董事长黄明贵,话音刚落即愤然离席。不过,大成基金的煽情最终曲高和寡,罢董案仅获2.48%的赞成投票。
    回过头来冷静分析重啤的“疫苗门”,笔者认为,首先重啤自己难辞其咎,其多元化战略噱头十足但腹内空空,似有迎合A股投资者喜欢炒概念的嫌疑,虽不能说是操纵股价,但其投机心态展露无疑,不是一个治理良好的上市公司应有的专注态度;其次,不少中小投资者乃至大成基金作为受害者,未能及时辨析“乙肝疫苗”概念的风险和泡沫,最终被深套,亦应反思自身的投资理念是否稳健和合理。
    归根到底,整个“疫苗门”事件中,大成基金的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悲剧源于A股中小投资者的话语权的缺失。“一方面是大股东牢牢控制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无法有效制衡其越轨行为;另一方面,中小股东普遍存在搭便车心理,无心监督公司治理,即便是基金也被称为大散户。”
    事实上,大成基金表面上“铁肩扛大义”,自我安慰说“虽败犹荣,是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的一次有益尝试。”但背后却在“疫苗门”东窗事发后疯狂减持重啤股份。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大成基金持有重啤股份仅约310万股,较去年三季度末持有的4483万股锐减93%!因此,大成基金“振臂一呼”或许只是就义前的沽名钓誉。
    如果A股市场不能有效解决中小投资者话语权缺失问题,同时投资者也不能快速成长起来,可以预见的是,类似重啤的“疫苗门”还会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