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是在互联网大潮中诞生的新职业,如今竟然瞄准了火热的App Store。前段时间有开发者在论坛上爆料,某广告网络曾向其保证有方法可以令其应用轻松进入App Store应用排行前25名。该广告网络声称,在苹果应用商店25大免费应用当中,有8款应用都是由经过他的推广进入排名的,而进到如此前列的位置仅仅只需支付5000美元。如同搜素引擎优化一样,针对苹果App Store等应用商店的刷票、刷榜单等行为也在逐渐形成一条初具规模的产业链,而近日360全线产品遭苹果下架事件,则让这条“黑色”利益链浮出了水面,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
水军刷榜利益链成型,开发者走上“黑道”
据硅谷业内人士称,随着苹果应用开发的市场前景扩大,产业链上已经出现了一批专职应用推广公司,他们采取造假手段,提升某个应用软件的排名,比如组织一大批“水军用户”,批量购买应用,将应用刷到排行榜前列,在不良开发者制造出的不良竞争中获利。
某传媒公司在网站上公布的一份价格表显示,苹果中国区App Store单个应用的起刷量为1万次,单价为0.7元,如果想同时获得高评分以及好评价,则需要另加0.8元。一般情况下,下载量越大,单个成本便会越低。不同地区的App Store中,下载单价不同。除了按照下载量收费外,有些公司还提供排行榜单日、包周、包月服务。此类收费价格浮动较大,热门分类排行榜的包月最高价格可达30万元,冷门排行榜则只要5万元。
事实上,雇佣第三方水军为自己软件产品的好评以及竞争对手的恶评的方式在外界看来虽难以想象,但在移动应用开发行业,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甚至成了一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开发者首要选择的竞争手段。在如今的很多应用上都会不时弹出多个求好评的消息,有的通过各种糖衣炮弹诱惑你上钩;有的则简单粗暴的强迫用户要么给好评。
“现在中国区App Store刷榜、刷评论甚至给竞争对手刷差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还有些团队,拿着刷出来的名次谈融资、做采访介绍创业经验。好好的市场非要这么做吗?”有业内人士抱怨。这种竞争手段真是让人不屑。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11月底,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总数约100万人。具体细分为:iOS(平板与手机)约14万人,安卓约75万人,塞班约4万人,其他约7万人。在这100万的手机应用开发者中,亏损的占到了64.5%。
开发者的盈利状况非常不理想,应用推广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一方面,目前iOS平台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应用开发者只能通过不断加大推广来争取用户;另一方面,正统的一些推广方式似乎并没起到太好的效果,这也迫使很多一些开发者为了得到好的推荐排名而不惜走入上了“黑道”。
据Fiksu研究数据发现,2011年12月iOS应用的营销成本大幅上升,应用开发者获得一名忠实用户的成本达到1.81美元,环比增长26.5%,创下了历史新高。应用开发者为了获得好的推荐不得已加大了广告支出的投入,这其中应该也包括了不少 “黑色”竞争费用。
苹果杀鸡儆猴,360不幸沦为替罪羔羊
新年伊始,一款名为《2011中国移动手机追踪器》的应用在App Store“火”了一把。这款软件被推到了收费应用排行榜的第5位,很多用户“慕名”下载,使用后却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该产品的实际功能与自身描述天差地别,被用户怒称为“彻头彻尾的骗子软件”。而苹果App Store对于这款应用推荐到如前前列的位置,让欺诈者轻而易举地骗取了不义之财,无疑是助纣为虐。
事发之后,人们纷纷表达了对苹果监管不力的谴责,而App Store的内部审核管理制度也遭到了多方的质疑。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分析师表示,在应用软件监管方面,苹果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苹果也有必要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整顿优化,还开发者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也应该给忠实用户一个交待。
不幸的是,国内手机安全厂商360成为了苹果“严打”时期首个处分最严重的对象。近日,360全线iOS产品惨遭苹果应用商店下架,下架产品包括:360手机卫士、360口信、360浏览器HD、360电池医生、360安全备份、360团购HD,甚至有分析称360或将永久禁入App Store,这对于360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有网友戏称如此严厉的处分堪比古代的“株连九族”,360撞到枪口真是百口莫辩。
据了解,下架是因为苹果方面发现360的部分产品被刷票,出现异常的用户好评和差评,苹果按惯例进行调查。360产品下架后,苹果随后也对开发者发表了题为“遵守第三方营销服务的指南”的声明,虽然并未提及360的相关事件,但其中“杀鸡儆猴”的警示意义颇耐人寻味。
苹果在申明中称,“一旦你开发了一款优秀的应用,肯定希望所有人知道。但当你推广自己的应用时,不应使用宣传或保证你获得App Store顶级排名的服务。即使你并未亲自参与操纵App Store排名或用户评论的行为,雇佣这类服务仍有可能导致你失去‘苹果开发者项目’的会员资格。”
自身产品及技术能力存在缺陷本无可厚非,没有哪家企业和个人能将产品做到无懈可击,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尤其是公认的道德标准,谦虚的接受事实,提高产品质量才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这一事件也侧面反映出苹果的审查机制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开发者建议,同一公司或作者的多款APP,应分别使用不同的苹果账号上架,防止竞争对手“一锅端”。同时,苹果公司也应完善App下架流程,以免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