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教育中认识和利用技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术的媒体观。技术在教育中表现为教学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编码、发布和传递,其主要功能是帮助老师如何去教,表现形态就是计算辅助教学;第二阶段是技术的认知工具观。基本隐喻是技术是支持学生学习和认知的重要工具,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认知加工和表达的过程中,在利用工具变换知识探究知识的时候,学生会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和透彻,它延伸了学生的大脑,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促使了人们对技术改进人们认知过程与思维发展的关注与思考,表现形态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第三阶段是技术的生态观。前两种是针对个体来优化学习过程,生态观则从技术和人的共生关系来考察。技术(比如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优化了群体关系,提升了群体互动的深度与广度。随着普适计算技术的实用和发展,计算技术的形态越来越以生活中的物品形态来出现,技术将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各种空间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将不再是一个鹤立鸡群的孤立的东西,而是像黑板和粉笔一样融入日常教学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生态。教育信息生态是指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由信息人、教育实践和技术化的环境构成的一个自组织、自我进化的系统,信息人与技术化环境之间以教育实践活动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信息资源的传输、交流、反馈和循环,以最优化的实现系统价值而形成的一种均衡化的运动系统,处于均衡状态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拥有最优的人与技术的共生关系和最大的系统价值——也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