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泉的《宇心说》有多荒谬——实际是检验定律的标准(01)


本来不想写这篇文章,原因有下;一、每一个人都有阐释自己对宇宙之见解的权利,对错需要后科学成果、定律、定理的检验。二、爱科学、爱研究是一件好事,能写出《宇宙动力原理》实属不易,非一般的人能写出来的,如果写一篇批判的文章,有打击人家积极性的嫌疑。三、科学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不能把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强加于人。正由于考虑了以上多种因素,我没有撰文批驳江先生观点。

那么,我为什么又要撰写这篇文章你?首先,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因为我在与江先生的对话中发现,其有许多观点不像是“科学求索者”说的,反而像是一些旧科学的“卫道士”们讲的,如果不能及时予以沟通,或有误导“小读者”们的可能——尤其是在其《宇宙动力原理》出版后——这种感觉尤为突出。

比如,我俩就曾探讨过“力是怎么产生的”?他的回答是,“力是在物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我知道他的这一观点源于教科书“力是在物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无非是使用了不同的描述语言而已。

不对吗?当然。“不对”在哪里?当然是他或者说他们压根就没有搞清楚,整明白“力”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表现为不知道“力”与“物质运动”何者“在先”或何者“在后”。这显然是十分严重,且必须得首先得搞清楚的问题。请问江先生,是“力”推动了“物质运动”还是“物质的运动”产生了“力”?回答当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因为没有一种物质的运动不在力的推动下。这其实是再简单也没有的道理了。没有力,能推动物质的运动吗?回答如果是否定的,何以有“物质运动产生力”之说?

另,在江先生给张海勤博客留言中提出了一种观点——物理学研究不能离开现代力学定律、原理(大概是这个意思,针对笔者的文章而言)。于是,笔者又要问江先生了,物理定律、定理是由人类发现的还是由人类发明的?当然是前者了。既然如此,先生凭什么有上述之说?难道您说的所谓现代力学“定律”或“定理”是上帝不成?也就不要说事实证明已经有许多定律、定理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

比如可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的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等,基本已经证明不是错的,便是站不住脚的。为什么?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把定律都建立在本不存在的“假设上”。

研究发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存在一个“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的系统,原因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系统之间,均存在可以“相互沟通”的空间,而可以“相互沟通”的空间,是对于系统开放的证明,因此压根就不存在“封闭系统”或“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的系统。如此,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从何而来? 物理学不是数学,即便物理学就是数学,也不能把它建在假设的基础上。

这是因为,即便是数学意义上的假设,也需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因为实际是检验理论、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上是,星系之所以能可持续运动,其根本原因在于“动量不守恒”而不在于“动量守恒”,因为“动量”一旦“守恒”,运动就会停止,万物就没有运动的必要了。也就是说,运动是对“动量不守恒”的表达而不是对“动量守恒”的表达。如此,人们凭什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说人类生产不出“永动机”?

什么叫永动机?“动量”如果“守恒”了,运动都停止了,还能“生产”出“永动机”吗?如果能“生产”出来,那不就变成天大的笑话?如果没有说错,不仅“运动”是建立在“动量不守恒”的基础上,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永动机”均建立在“动量不守恒”的基础上,因为“永动”是“动量不守恒”的产物。

如此,江先生凭什么说“物理学不能离开现代力学定律、原理”?您的《宇心说》如果没有离开现代力学定律、定律,只是照本宣科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大的意义了,因为其无非是对力学定律、定理的描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