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对芜湖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1-12-9
注:今天上午参加芜湖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该文是去年12月9日参加2012年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公开发表。今天的讲话,要等到明年经济分析会召开时公布。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1年的经济政策由上年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将超过两位数的GDP增长率降下来,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而调控的重点,一是呈逐月走高态势的CPI,二是持续过快上涨的房价。
一、2011年宏观经济主要目标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调整,CPI、房价涨幅呈“双降”态势,基本的调控目标已基本实现。
10月份CPI同比增速已回落至5.5%,也是今年下半年以来CPI涨幅首次重返6%以下,显示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取得成效。
此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10月份的房价较上月小幅下降。这是自2009年底开始实施房地产调控两年以来,房价第一次出现环比下降,或标志着房价拐点已经来临,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
由于部分刺激政策退出,经济增长出现平稳减速态势,前三季度GDP增速同比分别增长9.7%、9.5%、9.1%,经济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的态势较为明显,宏观经济初显软着陆迹象。
二、2012年宏观经济环境预测
虽然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迟迟未开,但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可被视为2012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基调。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近期在辽宁调研时,强调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
就目前经济态势来看,2012年的经济运行不一定会出现大的波动,但总体形势并不乐观。2008中国经济调整,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完全是由外部经济环境恶化造成;而2012年的宏观经济,将遭受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和国内房地产调控、CPI调控效果显效后的“双重压力”。因为即使总体环境明显恶化,中央政府面对刚刚见效的房价下跌、CPI回落,恐怕也不会如2008年那样高调“救世”。因此,此轮以抑制CPI、调控房价为目标的货币紧缩政策,已造成宏观经济调控骑虎难下。
可以预见,2012年的中国经济,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都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物价涨幅出现下降的同时,经济增速也将继续回调,但高调使用刺激性政策,人为推高经济增幅的手段应该不会轻易使用。虽然自12月5日开始,央行在近3年内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示着我国货币政策新一轮逆方向调控正式开始,但这样的微调应该是相对温和的。也相信政府会借此微调,将重点放在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快改革方面,通过新一轮调整,为下一步经济增长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而由于此轮调控过多地注重于政治层面因,而轻视了经济规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在2012年变得异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影响CPI高涨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是食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幅度过大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近期肉类及蔬菜价格大幅度下跌,或为新一轮价格暴涨埋下祸根。二是房地产市场步入低迷状态,与其紧密关联的钢铁、水泥等建材制造业已遭受重创,未来还将进一步恶化;近期,处于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建筑业、园林绿化业已经感受到了影响;未来几个月,装修业及家具、电器、汽车制造业,均将直接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围绕房地产业的物业管理、房地产经纪与交易(中介)、房屋租赁、房地产评估、房地产测绘等服务业也将严重受挫,房地产业的支柱作用将遭到削弱。三是成本上升压力持续,尤其是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长,导致经济步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倒逼产业升级。四是受欧美经济低迷的拖累,加之人民币汇率的快速提高,外向型经济遭受严重挫折,出口增速还将进一步放缓。五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导致民间借贷活跃、地下钱庄泛滥,“老板跑路”现象比较突出,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六是“国进民退”现象显现,民营经济有环境恶化之忧,企业主移民潮所带来的资金外逃现象进一步加剧。七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主要得益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但随着房地产调控日见成效,土地流拍现象加剧,地方财政压力将明显增大,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矛盾异常突出,建设速度或许会无奈地放缓。此外,因为新建“可售房”数量的急速放大,销量的急剧萎缩,开发商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商品房建设速度放缓程度难以预见。八是汽车消费热明显退潮,甚至比2008年金融风暴时还要明显,汽车制造业也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低谷期,国民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将面临新的困境。
综合以上诸多不利因素,2012年中国就业形势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社会保障支出会明显增多,维稳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大。
三、2012年宏观经济环境及其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今年以来,芜湖市经济总体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8%。高于全国增速7.4个百分点,也高于全省增速3个百分点,并连续7个季度保持全省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1.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0%,且呈现两大优化趋势,一是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同比增长36%,二是工业投资比例增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已累计完成562.69亿元,同比增长34.4%,占投资完成额的54.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8.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55.1%。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共完成224.50亿元,同比增长4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0.42亿元,同比增长48.9%,地方可利用财力增速加快。
财政支出凸显“民生优先”原则。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支出157.49亿元,同比增长58.3%,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65.9%和44.0%,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加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前三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达到16114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485元,同比增长20.6%,增幅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4.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呈缩小趋势。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芜湖经济也面临着和全国同样的问题,笔者所提2012年八个方面的困境,在芜湖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对突出。
比如“老板跑路”问题,如芜湖这样的中型城市,截至5月底,就有5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通过省行政许可审批,占全省行政许可审批总量的20%。
不仅这些担保公司会违规吸储、违规放贷,赤裸裸的“地下钱庄”更是相当发达,芜湖市源丰家具制作有限公司冯士珍、石平夫妇非法集资案,或只是芜湖“地下金融业”的冰山一角,随着宏观经济面的恶化,未来一年会有更多类似的案例将浮出水面。
再比如房地产低迷问题。虽然前三季度无论是开发投资额及商品房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市场后劲明显不足。1—11月,市区累计销售商品房面积199.86万㎡,较去年同期下降8.51%。11月份,市区销售商品房面积仅为15.71万㎡,同比下降33.25%,环比下降6.01%。如果没有强劲的“托市”措施,预计明年的开发投资额、商品房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都会逐月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甚至还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而作为芜湖三大支柱产业之首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除了以上不利因素外,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一是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的终止,对于在农村有着广阔市场的自主品牌奇瑞来了一记重击;二是国家取消对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又使奇瑞失去了很大的市场优势;三是国家于10月份提高了节能惠民补贴的门槛,继续享受补贴的平均油耗标准由6.9L升提至6.3L,奇瑞公司享受该项政策的车型也由原先的29款下降到11款。以本年度第三季度为例,奇瑞汽车国内销量10万辆当中,享受原节能惠民标准的车型超过90%,如果按新标准,将直接减少约75%。
种种不利因素,已给芜湖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发展带来明显的阻力。前三季度,芜湖市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增幅仅为13.1%,较全市GDP增幅落后3.5个百分点。而作为芜湖汽车业龙头企业的奇瑞,今年1-11月份累计销售各类汽车仅(含KD)578400辆,较去年同期少销售2.8万辆。
四、对芜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支持和鼓励发展中小民间银行。目前民营企业“借贷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身处两套金融体系。职工工薪结余及企业资金回笼后,以正常的身份存储在大型银行里;而贷款的时候,大型银行却更眷顾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遇到银根紧缩的时候,小微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建议近期可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进入金融领域,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便利。建议安徽省有关部门,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最低注册资金保持与国家规定一致,将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10%持股比例限制放宽到20%以上,让最少10名股东组成的小额贷款公司瘦身为5人,以大幅度降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门槛。远期可学习浙江台州,发展几家完全由当地民间资本组建的民营银行。
只有中小民间银行的高度发达,小微企业的存、贷款身份才能获得对等待遇,“地下金融”的生存空间也能得到有效的打压。
(二)应适时出台利好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一方面,建议进一步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虽然芜湖市近日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有所放宽,但还不够到位。合肥自2011年12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限额、首套房首付由先前的至少3成降为2成以上;马鞍山市不但提高了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限额,还增加认定二手房贷款的打折比例。都是很得力的措施。。
另一方面,建议对新划入芜湖市的无为县及沈巷镇居民在市区购房者,给予更多的政策方便,比如无为县居民在市区购房,应明确规定无需提供连续一年的个税纳税凭证或社保缴纳证明。
(三)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一是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府,真正让投资者高兴。二是大刀阔斧地清理和减少收费项目。目前很多收费项目,金额不大,但引起的反响却不小。比如垃圾处理费,征收成本高,涉及所有市民,就没有单独征收的必要。三是减少罚款项目,比如工商逾期年检需罚款1至10万元,就很不合理,应该明确工商部门的“事先提醒”责任,避免企业不小心而受罚。四是扩大免收工本费的范围。税务部门已经于去年取消了税务登记证工本费,明年还将取消发票工本费,这就大大地降低了纳税人的投资成本。笔者建议,如工商营业执照工本费、居民身份证工本费及将要推行的“金融社保卡”工本费,都应该统一由政府买单。
(四)“腾笼换鸟”政策应推迟实施。芜湖市为了化解土地指标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制约,近几年不断大幅度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近期正在研究出台更高的标准。笔者以为,这种方式对于土地的集约化、节约化使用,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因为近期宏观经济形势趋于恶化,这样的“药”未免过猛,建议延缓推行。
(五)适当放缓公共设施投资建设步伐。这主要是针对未来经济将会下滑、房地产低迷、土地流拍而带来的资金紧张所提的建议,具体情况当视本市的资金状况而定。
(六)把芜湖打造成浙商产业转移“集中地”。浙江民营经济有产业转移的需求迫切,安徽和浙江又是真正的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因此,在浙商的省外投资中,地处长江下游的芜湖市,就该当仁不让地成为浙商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七)借助奇瑞现有产能,生产校车。近期校车事故频发,为汽车制造业创造了3000亿以上的机会。建议奇瑞商用车公司尽快上校车生产项目。
(八)依法处理涉及房地产业的纠纷。就目前芜湖的房地产市场来看,矛盾已经相当激化,房价震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值得社会倍加关注。
一方面,因开发商大幅度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前期业主打砸销售部的事件已多次发生;另一方面,因商业地产涨价过快,某开发商反悔,业主诉诸法律,一审获胜后开发商提起二审。
建议政府以最低限度柔性处理打砸售楼部的当事人,以免引发社会不满。此外,应从优化税收管理方面,鼓励开发商对前期业主做出“安慰性”的补偿。而对开发商反悔的案件,希望二审也能完全依法处置,否则就有可能引发商品住房前期物业的效仿,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