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人生,快乐常常有
黄冈日报12月22日发表http://rb.hgdaily.com.cn/html/2012-12/22/content_64620.htm?div=1
尽管笔墨伴随我三十余年,也经常有文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媒体,但我充其量是一个自由撰稿的。之所以不敢称“自由撰稿人”,是因为我还没那靠自由撰稿养家糊口的本事,但我的确爱好笔墨。
我最初的爱好,是论经济。以前总觉得撰写经济论文,高深莫测,其实那是因为以前的信息不对称,所谓的专家、学者掌握着一手资料,所以总是看着他们对中国经济研究评说。但随着知识爆炸、信息共享年代的到来,经济工作研究不再高深莫测,也不再是所谓专家、学者的专利。我先后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大学学报、研究院刊发表经济论文50余篇。曾发表过与我国金融学家盛慕杰商榷的文章《业务交叉多头开户”辩析》。还撰写了一篇论文收入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社科部分)一书,并因此也挣得了一台买电脑的钱。
品人生之乐,自然是四十而不惑的时候。上世纪80、90年代初,机关年轻人少,风气正,老领导、老同事对年轻人学习要求严。每天邮递员一送来报刊杂志都抢着看。那时,谁要是在县广播电台发一篇稿,大家都会为他欣喜若狂,若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那可荣耀,单位还要奖励相同的稿费。每每寄来的10元、20元稿费单,我都要珍藏很多天才去邮政领取。有时用稿费及奖励钱去新华书店买几本好看的书,有时买点肉回家,让老婆小孩美美地吃上一餐,因为那时的工资才几十元钱。
当年,很多人通过写材料、发稿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也是因会写稿,才从一商业机关,一步步调到政府机关写了二十多年的公文。但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人们的价值观好像发生了变化,评判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发生了扭曲。当看到社会上那些所谓的会搞关系、会办事、综合素质高的能人纷纷得到提拔重用时,我也曾辛酸了一阵。
但天上真还有掉馅饼的时候。前几年,我没请客没送礼,居然有一天也得到提拔了。领导说,你有写作特长,而现在的年轻人会写材料的不多,你就发挥专长与余热吧。尽管我近知天命之年,但出于感激,我还是带着神经衰弱、颈椎病的痛苦欣然接受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不后悔自己钟爱的笔墨人生,因为总有一天会被社会承认,收获快乐。于是,我重新点燃了写作激情,撰写的《“幸福观”与“幸福感”》等多篇随笔散文被相关媒体发表。
在我笔墨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还是写时评。有了写作的基本功,又有一定的工作、生活阅历,自然与写时评有缘。近几年我看报纸最爱看最短的文章,看着看着就被报纸上的时评文章所吸引。评时事、论苍生,喜怒哀乐。正如一时评家所总结:有的时评像长者促膝交谈,入情入理,娓娓道来;有的时评如战士冲锋陷阵,疾风暴雨,势不可当;有的时评如手术医生,层层解剖,深入见骨;有的时评如幽默大师,语言诙谐,妙趣横生。所以我与写时评一结缘,就欲罢不能。近一年来,我写了近100篇时评,相继被各大报刊杂志、《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华网》、《求是理论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中央党校《理论网》、《新浪网》等几十家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并成为湖北日报社《荆楚网》专栏评论员,时不时收到几百元的稿费。我现在每天业余时间,几乎是与时评为伴,与思辨为友,享受时评的快乐,感受时评的幸福。
笔墨人生,快乐真的常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