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是一个服务性的单位,在向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应确保其游乐项目绝对的安全。这样,才能使景区步入良性的发展之路,倘若应项目的缺陷,导致游客或景区服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这对景区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近期,据媒体报道,某游乐景区,其工作人员在操作游乐项目时,因操作不当,致使二名工作人员跌入湖中,溺水而亡。在其后几天,景区大部分游乐项目关闭,不再对外开放,而游客受此事的影响,也使游乐信心骤减,在出事之后几天,媒体的记者再去观察时,发现其景区是门可落雀。犹记此景区在前几年就频传因游客量日渐减少,使经营效益呈下滑趋势,最终决定转型计划对景区进行经营模式进行改革。没料到,再出这种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无疑,对某景区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未来,是否能恢复元气重振景区,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次事件,对其他景区来说,也是敲响了一记警钟。那就是,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景区还得加强其安全意识。确保杜绝安全事故不发生,才能使景区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那么,旅游景区如何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景区的游客与工作人员的安全,笔者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项目设计上也应充分考虑安全要素。
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纵观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客观因素导致的少,而人为因素占大数。目前,各景区都把重心花在如何提高景区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而往往忽略了安全意识的培训。而导致旅游景区的安全时有发生。因此,在经过一些事之后,各景区也应该反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训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安全意识的理论培训:
理论的培训在组织教材时,应把能预见与不能预见的事故都想到,再进行人员培训。如某景区专门设立的安全意识教育墙,分为如何防火发生火灾后如何逃生、溺水如何救援、被蛇咬之后如何处理、触电之后如何救援等基本常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一方面组织内部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游客来景区游玩时,其景区的工作人员也反复向其进行讲解,发展到最后,某景区把这个安全意识教育墙作为一个项目,凡是来景区游玩的游客必须进行培训,这种做法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从面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某景区的这种做法值得其他景区借鉴。对于安全事故,能常抓不懈,从而使景区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零。
2、安全意识的实际操作:
景区应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安全训练的实际操作,以培养人员的应变能力以及危机处理,俗话说:常备无懈,才能真正地杜绝景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理论培训时,再结合实际的演练操作,能使景区在处理危机事故时,人员各司其职,保持冷静的心态,沉着处理事件。这样,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成立安全小组
旅游景区应成立安全小组,设立专门的机构,专人负责。如果不成立安全小组,到真正发生事故时,会群龙无首,在场面陷入混乱,不知该怎样处理,从而会延误救援的时机。因此,景区成立安全应对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设立机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通过培训,使成员掌握处理技巧,才能在处理危机事故,做到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这样一个机构可以并不是常设的,作为机动小组存在,平时,成员的人负责自己本职工作。当有事故发生时,迅速组织起来,按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
设立预警机制
设立预警机制,能使景区的安全小组在人力、财力上得到保障,
定期维护检查项目
旅游景区发生安全事故,不外乎二大类,一类是前面所说,如遇到蛇咬、溺水、触电等自然灾害;另一类是景区的基础项目,由于使用年限长,加之风吹雨打,使项目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景区应对游乐项目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使项目时时处于安全状态,才能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在这一点,特别一些主题乐园,如机械乐园、野外拓展训练乐园,较之于观赏性景区,这类景区更加要注意。对景区的游乐项目,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专人负责。这类工作也可以划归于安全小组成员去完成。如果游乐景区能在软件上(安全意识)与硬件上(游乐项目)都能进行有效地控制,使景区内的项目与人员时时保持最佳的状态,也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警钟长鸣 旅游景区勿忘安全事故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