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管理为什么要保证员工的个性?


有些管理者认为员工没有个性是最好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无条件服从公司的一切安排。有个性的员工在以前常与挑事者,不服从管理者等同。这样的员工如果作为一名士兵当然不行,因为在军队中依靠的就是集体的力量。    “零”式管理认为企业依靠的是集体的智慧,而不是集体的力量。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在一场战争中,如果士兵不服从长官的命令,而是依靠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来行事,那这样的军队必将是一盘散沙,也必将会打败仗。而在一场商业竞争中企业会不会也和军队一样?
    以红旗超市和家乐福的商业竞争来说明。
    众所周知,红旗超市是本土企业,而家乐福刚登陆中国大陆,对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等都不了解,为什么最后会是红旗超市败下阵来?家乐福由于不了解中国大陆,所以自然就要通过调查才能够知道。家乐福对中国消费者做了大量调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而分析出中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依据这些在中国大陆的几个地区做了试点,完成后才与红旗超市产生了商业竞争。而红旗超市由于当时是国营企业,公司内的领导们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阴影中走到商品经济,因此在意识中就没有依靠集体的智慧来对消费者做调查的想法,自然也不会想到对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购买欲望等做调查,从而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市场,远离了消费者,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依靠集体智慧的重要。家乐福依据公司员工调查回来的信息再依靠公司员工们的智慧分析,从而调整市场结构;而红旗超市只是依据领导们的讲话和指示来调整自己的步伐,调整市场结构。
    有人会说,你举的这个例子太老了,现在谁不知道做市场调查?目前或许大多数的公司都明白了市场调研的重要,可是自己的市场调研有没有做到实处,做的够不够详尽等这些问题还真的很难说。
    我在《“零”式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有什么作用?》中曾说:我的女秘书既然能担任我的秘书当然也不是吃素的。说的是如果公司没有给员工们创造一个环境的情况下员工们大多数其实是不会对自己职责以外的事情发表看法和意见的。因为如果他(她)说的是正确的会得罪负责此事的员工说他(她)多管闲事;如果他(她)说的是错误的,会导致上司的训斥,甚至可能导致自己失去这份工作。所以目前的情况就是无论是外企还是国企或者民营企业里都是负责这件事的员工们对这件事想办法,这样虽然分工很明确,但是无疑也导致了思维的缺失,从而导致不会非常优秀的完成这件事。如果是一两件事情大的公司可能会没有感觉,可是积少成多,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非常优秀的完成每一件事情,那无疑会导致目前企业们的破产倒闭。关于怎样给员工们创造一个环境我会在培训中详细阐述,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零”式管理难道要保证员工的一切个性?包括大家都公认的坏的个性?我的回答是:是的,“零”式管理保证员工的一切个性,包括都公认的坏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零”式管理对管理者的判断力与处理事物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如果要求不高,就会导致虽然保证了员工的个性,但是公司也乱成一团,无法再继续经营了。具体对管理者有哪些要求和怎样达到这样的高度我也会在培训中详细阐述。
    从上文中我举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集体智慧对市场调研的重要,那对公司产品的更新速度,对公司财务的明细划分,对员工晋升的合理化,人性化与公平等是不是也一样?答案显然是确定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