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阻拦IMF份额改革


  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在东京闭会,原定在年会上完成的IMF份额改革因美国的拖延批准而最终泡汤。美国是本次IMF份额改革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新方案落实的最大阻力。对提高新兴国家,尤其是大幅提高中国在IMF的份额,美国却以种种借口拖延

  IMF份额改革势在必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是各成员国在IMF中所持有的“基金股份”,是成员国在IMF中的地位象征。它决定了各会员国在基金组织里的发言权与投票权,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该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影响力。

  IMF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IMF的最初份额是由1945年前后特定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决定的。此后虽几经调整,但总体而言并没有跟上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变革。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增强,份额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而IMF在应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的缺陷,更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IMF份额改革势在必行。

  2006年,IMF在新加坡年会上通过了《份额与发言权改革的决议》,启动了两年内推进一揽子改革计划的决议。2008年4月,IMF执行董事会通过了《配额和话语权改革方案》,将2006年所确定的改革决议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2010年12月15日,IMF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最终批准了关于IMF份额和治理改革的方案。

  此次份额改革旨在提高新兴经济体话语权,被视为IMF成立67年以来“最根本改革”。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超过6%的份额将从代表性过高的成员国转移到代表性不足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第二,份额被严重低估且经济富有活力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金砖四国”全部进入前十名。美国、日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4个欧洲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将成为该组织份额排名前十位的经济体;第三,中国所持有份额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3.65%升至6.07%,中国IMF份额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跃居全球第三。

  根据规定,此项改革需要占总投票权85%的五分之三的成员国同意,而IMF董事会承诺这一过程将在2012年秋季年会前完成。

  美国借拖延阻滞中国

  美国是目前IMF的最大股东,占有IMF16.74%的第一投票权,在IMF份额改革等重大决策上具有一票否决权。由于涉及增资,改革方案需要获得美国国会的批准,美国借口国内大选而不将改革决议提交国会,使已经由占据78.4%份额的113个成员国批准的改革方案不能如期落实,改革迟迟未能生效。

  美国的这种借故搁置和拖延诚然有大选因素的考虑,而更深刻的背景在于对提高新兴国家,尤其是大幅提高中国在IMF的份额,持谨慎和警惕的态度。

  首先,此次份额改革中出让份额的是欧盟和日本,是“美国请客,欧日买单”,美国大选期间这一问题容易产生政治化,被诟病为牺牲盟友利益。并且,此次改革将IMF的总份额从约2384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4768亿(约合7200亿美元),批准意味着美国要把更多的钱投到IMF,而在竞选期间,这将有可能引来严厉批评。

  其次,近来中美两国的摩擦不断,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增加,而中国是此次IMF份额改革的最大“受益”国,因此美国缺少痛痛快快批准改革方案的意愿。再加上竞选期间,中国问题一直成为辩论的焦点,为避免被政治对手抓住话柄,拖延批准就成为奥巴马政权最佳的选择。

  最后,IMF另一项关键的改革是对份额公式的重估,美国拖延阻滞份额改革能为其后的改革谈判积累筹码。

  由于目前份额计算公式中GDP权重仅占一半,这使得依此计算出的份额难以反映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如中国的GDP规模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并不能立刻成为IMF份额第二大国家。因此,IMF呼吁成员国在2013年1月之前完成对份额计算公式的全面审查,并提议有必要增加GDP权重。这意味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

  此次份额改革中新兴国家将赢得更多话语权,甚至在形式上出现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这不是美国所乐意见到的,而增加GDP权重,进一步提高新兴国家的份额就更难以为其所接受。

  IMF改革任重道远

  IMF的许多重要决策,如份额的调整、章程的修改等都需要85%的票数才能通过,这决定了拥有15.1%以上的投票权份额,就可以确保IMF不会通过不利于自己的决议。美国凭借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长期拥有独家否决权,使国际组织受制于一国政治,国会的批准往往成为其国内目的的借口。美国曾强烈要求IMF在年度国家评估中明确一国是否操纵汇率,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但其自身却不检讨国内政策是否有类似的外溢效应从而损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尽管一般而言美国不会否决此项改革,但毕竟美国国会内部还存在自由派与保守派的传统对立,因此也不排除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获胜后,IMF改革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减少大国影响,使IMF真正成为一个多国参与、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将是未来IMF的改革方向。IMF份额改革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