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一次地方政府组织的银行与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上,一些企业抱怨贷款难,门槛高,利率高,一些银行却说难贷款,找不到好企业和好项目。最后银企双方都希望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服务职能,多为小微企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有效解决融资难和难贷款问题,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我们在对地方政府、金融部门、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小微企业发展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尚未形成完整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政策体系。二是小微企业本身存在道德风险和诚信危机。三是小微企业专业管理水平偏低和生产技术落后。四是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五是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从企业调研了解到,今年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考查企业是否具备贷款资格和还款能力,主要是看抵押担保情况。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和借贷规模都较小,许多民营企业的权益资本少、起步晚、市场不够稳固,抵押物不足,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影响了银行向其投放贷款。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靠租赁厂房或设备进行生产经营,基本没有有效资产抵押,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银行很难贷款。
由此来看,应该积极探讨政府、银行、企业共建模式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政府首先要发挥主导作用和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要为小微企业发展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和措施,要加大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奖励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投入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减免税收等。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各家银行的沟通,尤其是建立高层协调长效机制,通过政府平台,尽可能多地争取对当地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扶持,形成内外环境和谐、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局面。政府应制定小微企业发展规划,逐步培植小微企业产业集群。政府相关部门要有战略眼光,在小微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上要长短并举。依托现有规模企业,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支持小微企业通过产品、技术联盟的形式,形成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小微企业产业集群,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解除金融机构贷款的后顾之忧。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操作相结合的原则,政府应积极鼓励支持创办担保公司,对信用担保机构进行整合,通过财政投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以财政注资为主体的微利或非盈利性大型担保机构,以解决目前担保基金不足、贷款放大倍数偏低、担保能力较弱的问题。同时要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通过提升担保能力,解除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
金融机构应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实现银企共赢。强化小型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为小微企业进入股权、债权等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小微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中小型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研究创新信贷产品,以此促进企业和银行互利双赢。
小微企业应加强经营管理,实行财务管理服务外包。企业的领导要更新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把技术创新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彻底改变“家族化”管理模式,通过调入、聘用、兼职、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把实行财务管理服务外包作为企业规避管理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透明度,提升融资能力和发展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牵头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快小微企业外部评级建设,积极引进第三方评级机构,将内部、外部信用评级达标的小微企业列为金融重点支持序列。建立小微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刘洪涛 唐渺)
金融观察: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政银企共建模式是根本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