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应该多做“仁事”
中共“十八大”报告,更加强调节能、低碳理念。为此,日前笔者在被邀请到河南濮阳市参观了一家家庭节水高新技术企业后,陡然产生感慨:濮阳市何以能够创建成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却没有创建和赢得节水型等功能性即便单纯的城市称号,并以之为荣?继之以来的思考是:城市建设管理的考评引导机制应该有更平实的定位,官员的执政理念要立足于做官不能重表面而轻实质,多做惠民及造福子孙后代的小事、实事、好事,以民为本的“人事“、仁事”。
仍以濮阳市为例,不是说濮阳市创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没有任何意义,但创建这种昙花一现的虚荣,只有在创建时多做了几条错误百出的英文路标、全市总动员折腾市民死记硬背一些东西、造假的知识数据,以及以此让部分官员升官发财之外,没有给濮阳市民带来更多的和更持久的实惠。而以濮阳的旅游资源等条件,濮阳能够比开封及沿海旅游资源丰富的等著名旅游城市先行获得,本身就是对这种城市评选的一种讽刺。
之所以说濮阳比创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更应该全面推广节水、获取节能先进城市称号,是因为这种节水装置,只要开发商多增加3000元的成本,即可将洗衣服、洗脸、洗澡水转换成冲厕水,每户每月可以节约数吨数,并可拥有一套噪声低、无渗漏、可以独立维修的卫生间排水系统。这不但和房子同样年限省得是居民的钱,对后代也节约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更充足的理由是,这种专利恰恰是濮阳人自己发明的,创业也是在濮阳起步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家庭节水项目,在濮阳推广艰难,洛阳市市政府却出台了提倡推广的文件。这大概是濮阳有眼不识金镶玉、叶公好龙的又一个讽刺。
很多城市和很多官员乐此不疲地热衷创建大而无当甚至有名无实的一些城市荣誉称号,并非都是从市民受益考量的,许多是倾全市之力,打造一个被上面认可的知名度,是被视为一种可以获得迅速提升的政绩的捷径。所以,某些角度,这也不能说全是官员的错,而是我们官员考评和引导机制的制定和定位问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节能、低碳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给城市发展和建设提供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帝国为。要想将这种理念落实并尽快实施,单靠开发商是不行的,他们有自己的成本和利益考量。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推广本来就是政府的责任。国家政策制定部门,应该将节能、低碳、智能化等等分解成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目标,相信城市建设中节能、环保低碳的材料和建筑才会增多。尽管做起来较琐碎、困难、甚至有些国家还没有设置评比先进、授予荣誉的项目,也不是出名升官的捷径,但却是惠及万民,造福子孙的实事、人事、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