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柱——能源,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关于能源话题的讨论更是有增无减,将创能、储能、节能融于一体的能源管理也应运而生,并伴随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的发展而日趋走红。创造能源、节约能源的各种奇思妙想、科技进步的确是令人侧目不已,但作为中间环节的储能也同样举足轻重。

蓄电池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储能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而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要首推蓄电池,这个几乎与电同一时期的重大发明。17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伏特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这个“伏特电堆”实际上就是串联的电池组。它成为早期电学实验,电报机的电力来源。
时光荏苒,伴随着蓄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变换了各种形态的蓄电池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电子表、手机、照相机、各种遥控器、剔须刀等,大到医院、宾馆、超市、电话交换机等场合的应急电源,电动工具、轮椅车、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站用电池,还有可以满足各种特殊要求的专用电池等。蓄电池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便捷能源。
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蓄电池走过了铅酸电池、镍镉电池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记忆效应”问题、能量密度较低以及环保方面的考虑,上述电池的发展受到制约。与此同时,具有高密度、无“记忆效应”、转换效率高、重量轻、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脱颖而出。锂离子电池是电极使用锂材料的充电电池,蓄电能力是铅酸电池的3至4倍,是混合动力车用镍氢蓄电池的两倍。在锂离子电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出多种锂聚合物电池。
大型储能研发大势所趋
进入21世纪,尤其是最近两三年,随着新能源动力的走红,因储能技术与电力、交通及新能源产业等密切联系,对其关注度也是水涨船高。
无论是太阳能发电还是风力发电,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呈不断扩大之势。欣喜之余,问题紧接而至:受到自然条件限制,转换效率低、输出稳定性差和电力浪费严重等问题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瓶颈。虽说锂电池在储能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多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携带装置,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蓄电量还很小,若作为太阳能发电的蓄电池还远远不够。据介绍,家用蓄电池的容量大约需要5千瓦时,相当于手机锂离子电池的17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