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婚变宣告新商业模式成功


      王石婚变,绝大多数人热议的是前后的女人,使四线演员田朴珺一夜成名;或者关注财产的分配,如今天铺天盖地的新闻《网曝王石离婚协议,10处房产7处归女方》,但13亿人除了我,都忽略了背后两种新商业模式的修成正果。
因为最直接得益的不是两个女人,一个失去了相伴大半生的爱人,在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望着一串银行数字守空房;一个还没有拿到钻戒,未来半生还未可知,谈何得益?所以,首先得益的应该是商学院,包括两人相识的根据地——长江商学院。
以往国内各大商学院的营销模式,即为了竞争成功人士类(政、商、学界)学生源,往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与企业联合举办名目繁多的论坛、或在《财富》《中国企业家》类高端杂志做令人艳羡无比的广告,或成立学生联谊会宣贯等,收效毫无疑问,但是,截止发稿时为止,还没有什么法术能像王石婚变这样,瞬间让十三亿口水们亢奋起来,醍醐灌顶地让无数企盼“人生三喜”(升官、发财、死老婆)的成功男人,或“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天生丽质们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原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不在灯火阑珊处,而在商学院。所以,可以预见,从今日开始,以长江商学院为首的各大商学院的咨询电话会被打爆(如果没有,最好咨询或者建议和中国电信分杯羹),带动上下游产业的不仅包括附近的银行和宾馆,还有离婚咨询和保密服务。这个预见的佐证是什么?看看彩票中奖公告和相关新闻,售出越大奖金的售卖点,门口排长队的群众越多,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所以,商学院的营销模式已悄然与时俱进,足以面对新的、比考公务员1:8709还要热切而巨大的市场需求了。
如果还有人觉得对商学院来说,扯到商业模式有点牵强,那不妨从昨日两则国内国际爆炸性新闻比较一下:Made  in China的新闻是“王石婚变,两人相识相知于长江商学院”;国际性新闻是“剑桥大学打破传统,发行3.5亿英镑(合35.4亿元人民币)的40年期的长期债券,债券评级高于英国国债”。同样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而作为一个组织,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孔方兄的支撑,而如何“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所谓模式就是可以复制的成功方式而已。显然,有了消费莫言和鼓噪着少林寺上市的探索后,王石婚变点醒的肯定不仅仅是成功男人和恨嫁美女,整天研究国内国外商业案例和成功模式的商学院们,会对天上掉下的比馅饼还大的商机坐怀不乱Hold住?所以,毫无疑问,比骨感的预见更丰满的是,他们肯定会中外通吃,既汲取长江商学院有意无意吸引眼球吸引才男美女们的吸金模式,也会择机发行债券甚至Nasdaq或创业板一把。说了新营销模式、融资模式,没必要再分析财务收益和扩大再招生了吧,那谁还敢说和商业模式没关系呢?
第二个新“商业”模式就是,稍有姿色的雌性高级动物们以往依靠当明星、当空姐嫁入豪门的模式已经OUT了,尽管中外当明星嫁入豪门的案例俯拾皆是,但堪当明星的毕竟是极少数,竞争激烈、供大于销不亚于今日之中国制造业,而且,谁能保证日后不会像梦露、关之琳一样的下场,田朴珺也是浪迹这个模式多年发展无望才顺应潮流转型商业的。而当空姐的模式的确太奥特曼了,尽管仅南航的“女婿”就有国足范志毅、香港歌星吕念祖、演员万梓良等,但能入视野水涨船高的80、90后美女们法眼或作为终极目标的,肯定不是这些徘徊在财富金字塔中下游的或过期的明星,跟能呼风唤雨的商业帝国领袖王石类比,绝对不是一个世界。而且,30年前那会坐飞机的都是大款,如今毕竟第二大经济体了,连富裕的农民都包机出国呢,在经常散发着脚臭和汗味的狭小空间里,美女苦逼们早就渴望新“嫁豪门”的模式的诞生呢。于是,有准美女及筹划着钓金龟婿的丈母娘又探索着“富翁征婚私密会”类,被代理人X光似的考察后,发现那些隐藏在背后的老富翁们或富二代拿不出什么诚意,史上也缺乏成功案例的鼓舞,被社会征讨定位为低俗更是像被贱卖的流莺。于是,又前赴后继地有人眼前一亮,以为《非诚勿扰》是个新模式,但灭人家灯或被人家灭过后,才明白,这是给草根玩的,这里不可能有大款,有的只是太多的郁郁不得志的男屌丝,或找不到丑小鸭变白天鹅通道的女屌丝。直到——直到早起的鸟儿田朴珺有心插柳柳成荫,全天下的苦逼们才不得不暗暗承认,田家女的商业嗅觉远比演艺才华高几个段位。敬佩之余,也感谢她披荆斩棘地为大家开辟了一个新商业模式,毕竟,这下子明白了成功男人都躲到哪里去了,而且,商学院是与国际接轨的,比那些被社会骂为龌龊的“征婚俱乐部”有品位有社会地位多了。最令所有苦逼们感动的是,商学院果然教化人,原本混迹于绯闻不断、潜规则肆虐的演艺圈的田朴珺,踏入商学院后,境界果然升华,不惜冒着被曝光的风险宣告新商业模式成功,真正如君子一般做到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迷茫的苦逼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于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天下的商学院多得是,高中低档总有一款适合你。于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即将兴旺发达,给萎靡的经济在万绿丛中一点红。
也许有人担心,从来美貌和智商成矛盾的美女苦逼们,如何能安下心来读书,或者是否读得懂“X理论”、“Y理论”、战略、建模分析…..此纯属多虑,有几个人会相信她们到这里是真正想去读书,为什么某保险公司的高层报了国内大多数的EMBA班,无非花钱建人脉而已,同学录之外,你如何入得了这个成龙成凤的圈子?
    也有人说,把美女们读EMBA嫁人说成是商业模式不妥,可是,如果她们自己把自己作为商品,进入标价、出售、盈利的商业流程,难道不是她们的自愿、又哪里不合商业模式的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