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新政”的短板


  去年10月底,郭树清卸任建设银行董事长,履职中国证监会第六任主席的职务。因为有原国家体改委工作的经历,又注重调查研究,郭树清一直有“学者型”官员的美誉。由于2010年A股“熊霸全球”,去年前10个月走势同样不佳,郭树清其时主持中国证监会的工作,更被市场寄予厚望。

  中国股市自诞生以来就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股指常常大起大落,2007年曾经全球“最牛”,转眼到了2008年又变成了“最熊”。不仅如此,市场违规事件频频出现,内幕交易、信息泄漏、操纵股价以及“老鼠仓”等如同家常便饭,更重要的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A股演绎着“牛短熊长”的规律,根本就不意外。

  郭树清履职后剑指股市的弊端与缺陷在市场的预料之中,但在其仅仅只上任第10天的11月9日,中国证监会即首提上市公司的回报问题却大大出乎市场的意料之外。毕竟,时间只有这么短。在火烧股市“铁公鸡”之后,退市制度、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等问题纷纷浮出水面。据不完全统计,郭树清上任后公布的各项政策、办法达到70条之多,几乎接近尚福林在任期间数年的总和。而郭树清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政策或办法等,亦被市场解读为“郭氏新政”。

  整体而言,“郭氏新政”主要有两大主线。其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除了上述的火烧股市“铁公鸡”等之外,提升IPO审核公开性、规范借壳上市等都是“郭氏新政”的重要内容。其二即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自不必说,像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甚至银行理财资金都在其力邀入市之列。另外,为了吸引更多的QFII加盟,证监会还不惜推出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资格门槛等举措。

  郭树清履职中国证监会即将迎来一周年,尽管一年来“郭氏新政”鱼贯而出,但A股市场并没有在新政的助力下走牛,甚至于连像样的反弹也没有出现。相反,股指仍然绵绵下跌,并创出五年来的新低,而极具象征意义的2000点整数关口也在9月下旬被击穿,A股又重回“1”时代。

  2005年尚福林启动股改,也为其后的大牛市行情奠定了基础。但郭树清一系列革新除弊的“第二次股改”,并没有为股市带来曙光。客观上,今年股市行情继续低迷并且再次“熊霸全球”,国内GDP增速回落是主要原因,上市公司肆无忌惮的“圈钱”行为,以及大小非的疯狂减持亦难辞其咎,但“郭氏新政”本身存在短板,并没有触及市场的核心问题,以及诸多方面的关系没有理顺同样不容忽视。

  A股一直有“圈钱市”的美名,这也是其当初的错误定位所决定的。20余年来,A股从来没有改变“圈钱”的本质,即使是今年股市下跌市场纷纷呼吁暂停新股发行的背景下,监管部门也只是以所谓的“市场化发行”来进行搪塞,根本没有顾及到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死活。也正因为如此,A股市场变成了融资者的天堂,却是投资者的地狱。为了从市场中摄取巨大的利益,包装粉饰上市、造假欺诈上市等大行其道,而为数众多的特批上市股更是市场上的一道“风景”。这一切都说明,融资才是我们这个年轻市场的第一要务。

  其实,没有正确理顺融资与投资的关系只是“郭氏新政”的短板之一。虽然郭树清一再强调要重视投资者回报,但A股市场投资与回报严重不对称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去除投资习惯、投资文化方面的因素,“重筹资,轻回报”也是A股市场崇尚投机的根源之一,这已被市场多次反复地证明。

  除了投资与融资关系没有理顺之外,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制度建设与市场监管的关系,以及投资者利益保护与市场健康发展的关系等均没有理顺,这些都是“郭氏新政”存在的短板。如果上述四方面的关系不能理顺,A股市场不可能有未来。即使是再现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最终注定会是昙花一现,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我们希望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也只能存在于希望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