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职业化素质,塑造职业化精神!
文/著名中层管理与职业化专家李绘芳
前言:
职业化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职业化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们的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能达到什么水平。对于个人而言,职业化水平决定了我们在职场上是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能不能把个人水平发挥出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古人云:“人为万物之灵”。说明了万物是人创造的,没有人什么都没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讲过:“人民才是推动历史的根本动力”。从古人到伟人,对人的认识都是非常深刻的。现在企业发展也时刻离不开人,但企业虽然有人员,在企业是否能够顺利发展的问题上却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目前,我国民族企业存在的根本问题在哪里?在人。在人哪里呢?在人的职业化程度太差。
很多企业在困扰企业人员不足,其实不是缺人,二是缺少职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人。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老师认为,人员职业化程度高,人人是精兵,能以一当十;人员职业化程度差,人越多越杂,则十不如一。
调查显示,90%的公司认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只能发挥出自身,能力的40%~50%;但如果这名员工能够受到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教育,那么他就能发挥出其能力的80%~90%。可以说,职业化是21世纪职场生存法则,是提升个人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职业化”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甚至是一套行为准则。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表示,这种精神常常透露着对事业的尊重与热爱;这种态度每每体现出对团队的忠诚和对卓越的追求;这种对行为准则的严格遵守时时展现出你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准。
每一个身处职场的人都应该用最短的时间把自己职业化。有了职业化这件利器,你会得到上司的赏识,会受到同事的欢迎,会得到客户的肯定.工作会得心应手。收入会节节攀升,事业会蒸蒸日上…… 如何引导员工”正确归因”的方法?如何塑造职业化精神?如何提升职业化技能的重要性?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认为职业化的4个素质要求有以下四点:
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沟通、交往的能力。不能与客户良好沟通、彼此理解的人,无法胜任咨询工作;
3、领导的才能与潜力。麦肯锡要求的是具有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的人;
4、团队精神。某一个咨询顾问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团队组合起来就是世界最强的。
企业管理缺乏规范化、从业人员缺乏职业化,是中国企业由经验型管理向职业型管理的过程之中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而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平台,一定要有一批职业化的管理队伍。相对跨国公司而言,本土管理人员最大的差距不在专业技能而在职业意识;一个不职业的经理人,影响了个人发展,对企业也容易形成伤害。
一个企业里,老板都没有职业化意识,又何谈全员的职业化意识,更何谈员工的职业化行为;一个企业里,人们的着装都不能统一,又何谈思想统一,更何谈行为统一;一个企业里,企业人连最基本的工作纪律都不能遵守,又何谈工作效率,更何谈企业效益。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未来的风险,我们只能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在发展中获得自由。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面,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生命之树。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李绘芳老师认为,如果企业规定管理者每天必须集中学习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养成习惯,也许你的企业工作效率更高,工作业绩更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圣人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职业化培养,没有团队学习,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个人是否具备职业化精神的最基本的表现首先是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任何职业所倡导的四大精神为:敬业、热诚、诚信、团队。孔子说“执事敬”,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这就是敬业,敬业是职业化的起点。
一个人能否成功,要看他是否具有对工作的热诚态度!“一个人缺乏热诚就像汽车没有汽油。”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最热诚的态度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对企业目标的热诚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一个员工是否具有对自己工作的热诚决定着员工个人生涯的成败。
职业化不是贴在脸上的标签,不是穿在身上的套装,而是你平时怎么拜访客户,怎么接听电话,怎么给同事留言,怎么在会议上发表观点,怎么在讨论中坚持己见……有的时候职业化是非常细节的表现,小到你递给对方名片时名字的方向朝哪里,可是它的影响却可大到体现公司的整体形象。于细节处体现职业化,就是职业化的精髓。
一个企业里,老板都没有职业化意识,又何谈全员的职业化意识,更何谈员工的职业化行为;一个企业里,人们的着装都不能统一,又何谈思想统一,更何谈行为统一;一个企业里,企业人连最基本的工作纪律都不能遵守,又何谈工作效率,更何谈企业效益。
高度决定视野,规划把握人生,搭建个人坐标,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回顾过去,因为有规划有设计而没有遗憾展望未来,因为有积累有实现而充满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企业需要的往往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最合适的人合理规划职场,创造社会价值。
职业化程度不高是导致职业习惯不良,造成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要改变民族企业的现状,必须从企业人的职业化入手。人员职业化是组织管理的基石,企业人职业化不高,企业管理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而职业化在一个企业中不仅仅体现在员工层,更重要的体现在老板层及管理层,只有从源头抓起,企业的职业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得到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