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由中央驻桂媒体和区内主流媒体15名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审团,在南宁评选出广西2011年度国土资源系统十大新闻。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梁兵,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和广西国土资源宣传中心有关负责人出席评选会。
据了解,本次评选出的十大新闻,均是在2011年度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这在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广泛性和历史意义。
2011年度广西国土资源十大新闻:
一、韦寿增先进典型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3月15日,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追授韦寿增同志“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国土资源部追授韦寿增同志“全国模范国土资源所所长”称号。3月25日,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党委在南宁举行追授韦寿增同志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和全区掀起向韦寿增同志学习的高潮。全国115家媒体对韦寿增的相关新闻进行报道或转载,搜狐网转载《人民日报》报道以2260933的点击数,列3月27日网友关注排行榜第9位。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9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委等部门作出决定,授予韦寿增等260名同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二、徐绍史部长到广西调研稀土整合工作,南方五省(区)稀土矿产开发监管区域联动机制建立
5月27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到广西贺州调研,并主持召开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矿产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第二次联席会议。会上,广西、福建、江西、湖南、广东五省(区)15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南方五省(区)15市离子型稀土矿产勘查开采准入条件》、《离子型稀土矿产采矿权人联盟方案》、《离子型稀土矿产勘查开采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信息处理规定》、《离子型稀土矿区协管员管理办法》、《矿区采矿权标识管理办法》五项制度。南方五省(区)15市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构建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稀土开发监管新模式,形成了跨区域的联合行动,促进了稀土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好转。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土规划开启区域国土规划先河
10月18日,由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在京评审通过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土规划(2011-2030年)》。《规划》是在新时期国土规划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的背景下编制形成的,对北部湾经济区未来20年的国土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作出了统筹谋划和综合部署,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未来要形成“六市一体、海陆统筹、资源节约、环境优异、科学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专家组认为,《规划》科学可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新时期区域国土规划的空白。
四、广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揭牌成立,全国第一辆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装备广西
9月29日,广西测绘局更名为广西测绘地理信息局,自治区主席马飚与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出席仪式并为更名揭牌。9月28日,全国第一辆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交接仪式在南宁隆重举行,广西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系统装备的省区。该监测车具有快速获取、处理和传输应急地理信息的功能,能够对地理区情实施有效监测,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有力的地理信息保障服务。监测车的装备,提升了广西地理信息应急监测的装备水平,提高了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能力,对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增强各级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梧州市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模式获中央领导高度肯定
梧州市自2007年起,连续三年将地质灾害治理列为全市“1号工程”。2009年,又筹资十几亿元重点开展涉及2万多居民搬迁避险的平民冲、冰泉冲、石鼓冲(当地间称“三冲”)综合整治工程,探索出一条“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以多元筹资、治搬结合、妥善安置、商业运作为手段,将地质灾害治理、旧城改造、土地开发、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惠民工程有机结合”的城市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新路,实现了消除地质灾害威胁、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生活的地质灾害治理的最高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梧州模式”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以及国土资源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六、广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通过国家五部委考核
9月底,广西2006-2010年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通过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组成的考核组的考核。考核组认为,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努力创新,全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有量、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护责任、耕地地力评价等目标全面落实,确保了规划期内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实现。
七、广西全面完成大石山区找水打井工程建设
2011年,在2010年已成井271口的基础上,广西加大大石山区找水打井工作力度,先后完成355个缺水村屯1:10000水文地质调查,完成322个村屯地球物理探测;开工勘探钻孔427眼,完工400眼,钻探总进尺42570.26m;成井234口,打井命中率58.5%;涌水量70675m3/d,可供140万多人饮用。地面配套供水工程完成后,可解决当地234个缺水村屯13.8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或缺水问题。到12月底,广西全部完成了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确定的找水打井521口任务。
八、广西两矿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10月,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区、平果铝土矿区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首批40个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这对广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平果低品位铝土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由中国铝业有限公司主导建设;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由我区主导建设,计划总投资29.55亿元,采取企业自筹和申请中央专项资金的办法解决,投资期5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明确,中央财政2011-2015年将投入4.1亿元以上用于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其中2011年度补助资金1亿元已于11月下拨矿山。
九、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143个子项目全面启动
2011年第四季度,广西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143个子项目全面施工,项目涉及的两市六县(市、区)170万亩旱区农田改造、330个村庄新农村基础设施示范建设同步进行,部分项目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过半。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是全国10个整体推进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之一,也是自治区人民政府2011年“十大惠农工程”之一,总投资39亿元,实施面积200万亩,项目所在市县同时聚合各项涉农资金6亿元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工后,桂中大地将新增耕地10万亩,建成170万亩的高标准高产稳产农田,提高粮食产能2亿斤;创建30个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生态优美、适宜居住的示范村,整治改造300个村庄面貌,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十、广西勘查发现铝土等矿产资源储量5亿吨
2011年,广西大规模地质找矿按照“3年有重大发展,5年有重大突破,8年重塑资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总体要求,努力构建“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着力推进扶绥—龙州铝土矿、桂中三水铝土矿、佛子冲矿田深部及外围铅锌矿、藤县大黎—苍梧社垌钨钼金银多金属矿、贵港龙头山—龙山金矿等重点勘查区整装勘察。年内,安排自治区财政资金和争取国家资金16100万元,实施了28项国家大调查项目和34项自治区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初步勘查发现矿产资源5亿多吨,其中新增一水铝土矿详查储量8000万吨,高铁三水铝土矿资源量约2.5亿吨,高岭土资源储量约1.88亿吨,铅锌15万吨。
2011年度广西国土资源十大新闻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