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企业改革是培育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关键


  深化企业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于国有企业、中外合作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民营私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都有许多正确的指示。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0年来,我国各类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主要产业和关键领域转移,要重视国有资产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带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经营方式;要整合和重组资源,组建优势产业集团,发挥行业龙头作用。要进一步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积极发展国有参股和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要加快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高层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加强企业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发挥企业文化在科学管理中的支持作用。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要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企业和社会分开,政府、企业、社会以及行业组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完善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

  继续完善利用外资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各种类型外资企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继续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理念和方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客观上是同步推进的。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要“多搞点三资企业”。今天,利用外资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但是外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没变。要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新能源和低炭经济,生态经济和环保产业,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等。

  要继续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更加重要的力量。几十年来,众多的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对于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经济发展局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民营个体企业的行业准入和市场准入需要进一步放宽;要继续完善和落实支持民营个体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融资、科技、信息等各个方面为促进民营个体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实际的支持和服务。

  继续为各类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以打破垄断为突破口,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使各类企业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这方面我们面临的任务还相当繁重,还存在相当严重的制约因素。没有改革精神,不能解决垄断问题。

  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企业帮扶工程。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中小企业的帮助和扶持。要全面落实中央和各级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金融、科技、信息、人才等各个领域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帮扶平台。

  继续促进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要全方位促进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企业走出去和开展国际化经营是重要的举措。要引导、扶持和组织各类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与合作,要特别重视企业到国外开展能源与技术领域的投资与合作,鼓励制造业优势企业到国外投资设厂,创建国际化营销网络,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和加强企业境外投资服务平台的建设,维护境外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