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杰斐逊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1790年4月18日,33岁的美国财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走出位于百老汇大街的乔治·华盛顿总统官邸(纽约是当时年轻合众国的临时首都),恰好撞上47岁的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

  两人寒暄几句,心直口快的汉密尔顿直截了当地对杰斐逊说:“国务卿先生,请求您帮帮我吧。您知道,我提交的国债法案,国会四次辩论都未能通过。如果您能够改变主意,凭借您的巨大影响力,下次辩论就有望过关啊。”“财长先生,您知道,我连宪法都反对,何况是您的国债法案呢,宪法并没有授权联邦政府承接独立战争时期的联邦债务和各州债务啊。不过,您要是乐意的话,明天晚上我们可以一起晚餐,聊聊这事儿,我也打算请麦迪逊先生一起来。”“太好啦,国务卿先生,我一定准时赴约。”

  汉密尔顿喜出望外,他知道机会来了。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宣告成立还不到1年,各州为争夺永久首都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谁都明白:赢得合众国永久首都将带来多么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论经济实力,纽约最强,不仅仅因为它已经是临时首都,是当时北美最发达、交通最便利的城市,而且纽约市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联邦首都,已经投入巨资,自然势在必得。

  而论政治实力,却是弗吉尼亚占优。弗吉尼亚不仅为独立战争做出了最大牺牲和最大贡献,而且有数位声望卓著的建国之父来自该州,最著名的当然是华盛顿、杰斐逊和詹姆斯·麦迪逊。这三人都热切期望合众国的永久首都迁入弗吉尼亚州。假若纽约州能够配合,则大事可成。汉密尔顿知道杰斐逊就是要和他谈这个交易。

  果然,第二天晚餐时,杰斐逊和麦迪逊明确提出“交易”条件:如果汉密尔顿愿意说服纽约州支持弗吉尼亚州成为合众国永久首都所在地,他们两人就承诺支持国会通过汉密尔顿的国债法案。汉密尔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几天后,美国国会顺利通过汉密尔顿起草的《公共信用报告》,华盛顿总统立刻签署成为法律。国债市场迅速崛起,成为美国金融货币体系最根本的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