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2月份和全年主要经济数据,数据显示12月份的CPI降至4.1%,为近10个月新低,但是2011年全年CPI却同比增长5.4%,远远高于年初制定的4%的政策目标,同时由于春节消费需求旺盛以及秋冬季节对农产品供给相对短缺,近期的物价很难再明显回落,可能仍将处于4%左右的高位,而我之前就强调2012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可能是偏宽松,调准或频繁,而降息可能2-3次,原因就在于通胀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的之后,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就犹为迫切,而由于经济有下滑的趋势,即使政策有所放松,受制于基数过大,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经济不会过快增长,正如一些同行所说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将呈中速增长即8%--9%左右的增长,而当下短期宏观上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使未来的通胀将维持在3.5%-5%左右的水平。
从微观上看,价格走势更是离谱,这种走势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所应有的,就拿我的亲身感受为例。今天到一普通的理发室理发,结束后才知道年关店里调价,原来10元的师傅现在15元,原来15元的师傅现在20元,涨幅少则30%,多则100%,幸亏自己选择的是原来10元的师傅,即使如此涨幅也达50%,这显然反映市场不正常,也反映人的心态不正常,而后到旁边的浴场洗澡,澡票价之前已经上涨,而搓背的价格则就在昨天也上涨了,而且价格一次调整的幅度就达70%,就理发和洗澡一次就花了我30元,当然可能是之前基数低,即使如此涨幅也也应该那么大,而且还是一次调整的幅度,现在城市居民的个人年收入总量才多少,增幅又是多少,而一个人一个月至少洗个5-6次澡吧,理一次发吧,这样一个人一个月的开支就100元左右,还有电话,手机,宽带等通讯费用,以及出行的交通费用,这些硬性的支出一个月一个人就有几百,让人感觉到吃不消,晚上去支付车储存费用,价格竟然也上涨了50%,所以回到家就想写写感想,如果是几年的持续调整还好,但是一次调整幅度就那么大,未免胃口太大了,这样也会助长涨价之风,由此我不禁要问市场怎么没有自发调节呢?按理说价格上涨,特别涨幅这么大对于商家来说应该是非常谨慎的,因为价格的调整可能导致需求的增加和减少,而如此大的价格涨幅为何不怕需求减少呢?原因在于各个商家的思维都是一个样,就是你涨我也涨,而少有维持价格不变者,至于为什么这样,我认为可能在于经营成本的压力以及对过高利润的追逐,现实的情况是各行各业的成本都在增加,就在这一基本事实面前,许多商家找到了涨价的借口,但是价格调整的幅度却远远高于成本增加,从而使利润增加,追逐高额利润其中或许还有货币不断贬值作祟。
当然对当下的价格调整是因为CPI上扬而推动的,还是正是因为微观个体争相提高价格而导致的CPI的上扬,到底谁是因,谁是果,在经济学界一直有争论。对当下的情况笔者总体上感觉应该是前者,也就是CPI上扬是当下价格调整的主因,而微观个体恰恰利用CPI的上扬找到了价格上扬的借口,如此循环,推高物价总水平。但对于价格调整幅度如此之大的解释一就是机会成本,其中包括不从事这项服务,而从事其它劳动的比照,也包括不同劳动者之间收入比较造成社会上的各种收入者在提供劳动和服务的过程追求同等或更高的收入,所以在我看来群体间收入差距不要过大,或者影子收入将成为参照使得同类群体人员争相涨价或者降低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时间来实现平衡,其二就是市场使人们浮躁,造就了一部分懒惰的人比如有些人幻想赌博去创造美好生活,有的人倚重股市,房地产等资本市场去赚快钱,这样就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利润率,也使得从事实体经济,特别是从事劳动,从事服务--也就是卖体力,卖劳力的人也迫切地希望能挣钱,而手段之一就是大幅提高服务价格,在我看来微观价格的调整很离谱,这不像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双方可以讨价还价,最终趋于平衡,但当下消费者很难有议价的话语权,原因在于即使面对众多的商家,但由于提供同类型服务的各家店价格都上涨,消费者没得选择,要么高价消费,要么限制消费,少消费,很难见到价格下调,消费市场出现均衡的场景!所以每当国家统计局发布CPI数据时,多会受到网友的拍砖,因为人民的感受与国家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或者本身就是统计数据,统计体系合理性以及居民的消费倾向等有关系,由此也感觉到如果市场如果没有成熟,价格管制或许短期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管制的同时也应该致力于市场的建设,也就是不能一味的管制,要加强对市场建设的研究,要创造良好的政策氛,围促进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同时要壮大市场,丰富市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把市场建设得更成熟,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