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学力是学习力的简称。学历不等于学力,但学历中包含着学习力。大家知道,学历有一个累积过程,最初的学习获取小学学历,然后是获得初中学历,再然后是获得高中学历。在此基础上,进入高等教育,获得大学学历,进而是研究生学历。由于“应试教育”弊端,存在死读书、读死书的“高分低能”现象,一部分学历高的人不一定学力强,一部分学历低的人不一定学力差。有些没有显赫学历的人,却具有超强学习力,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大成就。这些是个案,不带有普遍性。总体而言,随着学历的累积增长学力也在累积增长,也就是说学历在总体上代表着学力。值得指出的是,学力是一个连续累积的过程,学历只代表颁布学历证书时候的学力,不代表一生的学力,更不代表当下已经发展变化了的真实学力。
古人说得好: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力是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起来的。俗话说,不能希望一口吃出一个胖子。增肥有一个自然过程,减肥也有一个自然过程。我相信,学习力提升有一个过程,没有人生下来就具有超人的学习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经历过艰苦的学习磨练。一个人的学习力是日久天长逐步累积形成的,人与人的学习力差距也必然是日渐一日,由小到大,逐步累积,不断扩大。一个出生在农村并读完博士学位的人,小时候的玩伴,有些就没有获得读小学的机会,有些小学辍学,有些初中辍学,有些高中辍学,只有少数读到大学,读博士就“独一无二”了。从没有获得学习机会,到完成博士学业,这是一个巨大差距。形成这个巨大差距,大概经历了22年时间。这22年也是人生学习力成长最为关键的22年。
过去,我在市委负责农村工作,跑农村下基层的时候多,接触农民的机会多。我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农村是穷人扎堆的地方,是弱势群体扎堆的地方,也是低学历人群扎堆的地方。高学历的人,有钱的人,有权势的人都进城了。因为穷人扎堆,所以农村需要钱财扶持;因为弱势群体扎堆,所以农村需要权利援助;因为低学历人群扎堆,所以农村需要学习辅导。中国三农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源是传统的农民面临的学习资源不足,学习环境恶劣,学习能力短缺。农民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和技能,难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需要。这里引用一个市的资料,全市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占5%,初中文化占50%多,小学文化的占40%多,有一定技术特长的占30%左右。从这个意义说,中国三农问题的总根源是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传统农民“知识恐慌”、“技能恐慌”。难以跟进知识化、信息化步伐,或者说与知识化、信息化鸿沟最深的当属农民了。
大概六七年前,当时我担任市长助理职务。一次,在蔬菜大棚的调研,至今让我记忆深刻。当时,基层干部说,发展大棚菜能赚大钱。可是,事实上农民的积极性却不高,甚至对县上的做法有意见,明里暗里反对。我想,这其中必有原因。所以,我独自一人,深入生产一线,进入蔬菜大棚,与农民面对面交谈。我进入大棚内,一中年妇女正在拔出黄瓜根部杂草。我蹲下身子问道,您家这座棚出产的黄瓜能挣多少钱?妇女答道,大概能卖两三千块,本钱一抛,能挣到千儿八百。我接着说,我怎么听人家说一个棚可以挣到五六千块钱呢?妇女说,哎,那是人家,我家不行。妇女边说话边指向隔壁的棚。我纳闷,同样的地、同样的棚、同样的品种,同样的勤劳,同样的服务,为什么有如此大差异?我便问,这是为什么?妇女不急不慢,人家能行。人家弄了好几年了,技术好,能拿住。我刚弄,还拿不住。我急着问,拿住拿不住差别有这么大。妇女说,乃有么!后来,我和县上的同志交换意见。他们说是这样的,技术好的和技术差的差别很大。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熟练掌握大棚菜技术大概需要三四年时间。我在想,对学历不高的菜农来讲,这是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须知,三四年就是取得一个学历所需要的时间。过去,我曾误以为大棚菜增收是增加劳动和资金投入带来的,从这次调查情况看则是增加知识、信息和技能带来,是四五年的学习之功。
组织中的学习也是如此。进入组织的年轻人,总是志向高远,愿景宏大。一开始,工作热情高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很快,三四年功夫,不少人热情退却,工作缺少新鲜感,思想跑毛,精力不集中,出现厌学情绪。由此,多数人将理想、愿景“大打折扣”,甚至“降价处理”,并使其不断靠近现实,一致完全与现实等同。直至日复一日,“磨洋工”,“出工不出力”,虚度光阴,蹉跎岁月。这是一个消磨意志的过程,也是一个造就平庸的过程。其实,在领导层也会遇到类似问题。不少领导新到一个岗位,往往低调行事,善于调查研究,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一切都显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但是,三四年时间过去,现实与理想之间始终保持距离,两者难以靠近。这时,领导者出现厌学趋势,追随者也失去耐性,由此可能导致复杂局面。只有少数人,正确面对现实,矢志不渝,从而有效建立起从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并不断将现实推向理想,让现实接近理想。从现实到理想,唯一正确路径就是滴水穿石,铁杵磨针,提升学习力,实现学力累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力的累积,需要“勤为径”、“苦作舟”。勤与苦的过程,是砥砺意志的过程,也是造就卓越的过程。
大家知道,中国的各类组织中,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获得晋升的机会要多一些。这一直受到诟病。我并不想为此做辩护,只是想提供一些解释。首先,能够到领导身边工作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人,本身可以称得上“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这是初始起点。其次,在领导身边工作,工作量大面宽,接触的事情多、人物多,信息渠道多,学习资源丰富,学习环境优越,各类知识长进自然也就快。第三,受晋升机会多的激励,学习动力增强,自然学习力提升速度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领导身边人员的学力累积,有初始原因,有自我卓越的原因,也有环境优越的原因。
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学知识到习知识再到掌握知识有一个时间延迟过程,学习力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累积过程。有志者事竟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大事者,必先备足学力。
学习力累积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