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社交网站鼻祖LinkedIn好消息不断,但中国前赴后继的模仿者们仍然没有等来爆发点。
最近商务社交在中国再度引发关注,得益于LinkedIn的火爆上市和流量持续猛增。这家自8年前创办起就不断吸引中国互联网公司模仿的商务社交网站,去年净利润超过1500万美元,上市后市值高达百亿美元,今年6月的独立用户访问量更是超过MySpace,成为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
LinkedIn中国复制者的春天也许就此到来,至少表面看来似乎如此。今年新一批商务社交网站开始活跃,包括大街网、优士网、经纬网、天际网等,其中由原千橡集团首席营销官王秀娟创办的大街网最近宣布获得了千万美金级的融资,这无疑代表了资本对中国商务社交网站前景的看好。
但长久以来的低迷表现为中国商务社交蒙上了阴影。过去几年,偏娱乐休闲的人人网、开心网靠“偷菜游戏”实现爆炸式增长,社交媒体化的微博则成为近年来攫取用户最快的互联网产品,相比之下,商务社交网站在中国的发展不温不火。中国最早的商务社交网站可以追溯到2004年至2005年,但至今这个领域未出现一家明星级公司,反而不断有此类网站消失在用户视野中,联络家、若邻网等均遭到市场惨败。
仍在活跃的网站也处境尴尬。最早踏进商务社交的玩家之一天际网至今发展了六个年头,其宣称用户数为600万,去年成立的优士网宣称目前用户数约40万,但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量级在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网站拥有的过亿用户面前,显得极为弱小。
相对与亲朋好友保持关系和获取媒体信息,商务社交的需求更为小众,截至今年7月份,Twitter用户数已达1.9亿,而Facebook用户数则超过了7.5亿,而两者创建时间都比LinkedIn晚,用户数却已超过了LinkedIn。商务社交的用户活跃度也远不如通用社交平台,比如LinkedIn的用户活跃度只有Facebook的十分之一左右。
但在信息和娱乐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这一市场潜在的能量同样巨大,这也正是LinkedIn追随者前赴后继的原因。
东西差异
LinkedIn整个网站的定位无不围绕着商务目的进行。来这里的用户为谈生意而来,他们拓展自己的商业人脉,在这里寻找潜在的商业合作机会以及职业发展机会,为企业招聘中高级人才。其主流人群用户的使用目的完全不同于生活化和娱乐性为主的社交网站:LinkedIn拥有更多的商务工具“工具”属性,致力于解决实际的商务问题,而不是消磨时?间。
中国商务社交网站也试图复制这种模式,但收效甚微。追根溯源,商务社交在中国长期不振,在于东西方商业环境、信用环境、文化等的差异。
“商务社交必须给企业带来价值,然后才会有人气。但中国的在线商务市场并不成熟,平时主要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用户群太少。比如商务客户的交往,供应商的联系,在线的谈判发生在线上的比率很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绝大多数制造业还没怎么利用互联网,互联网顶多是个找用户客户的渠道。”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抛开网络工具和信息化对商业本身的渗透,东西方的商务社交文化也存在不同。优士网联合创始人张月发现,西方人习惯通过弱关系找到人建立联系谈生意,美国也有相应的社会学研究认为通过弱关系找工作比通过亲友的强关系找工作更有效,这与欧美社会信任度高有关。而中国社会现实中虽然更强调关系的重要性,但信任度低:一度联系人之间的信任度相对较高,二度联系人以外建立信任的成本就很高。“让用户接受通过弱关系找到商务机会和合作伙伴,而且是在线上,这需要一个耐心的市场培育过程。”张月说。
正因为如此,美国职场人士使用LinkedIn进行交流或求职招聘已经成为习惯,但中国目前的信用体制并不完善,很多公司高管会担心骚扰而不愿把自己的真实信息放在网上,这就使国内商务社交网站面临用户增长缓慢、忠诚度和活跃度不高的尴?尬。
等待时机
国内商务社交网站始终无法复制LinkedIn的成功,但即使如此,后来者仍坚信这一市场终将成熟。“在产品节奏和用户需求把握上,我佩服LinkedIn的耐心,七八年对市场的培育的过程比很多互联网公司都长,有节奏的运营,让用户有质量地积累,虽然不像Facebook那样有很多活跃用户,但很多用户都没有离开它。”优士网联合创始人张月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乐观者相信,中国商务社交的市场成熟度与美国市场存在着差距,社会信任和用户习惯都需要不断耐心推进。但这是所有网站面临的共同挑战,未找到市场爆发点前,修炼内功必不可少。
LinkedIn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2008年金融危机,彼时很多人寻找工作,通过朋友介绍上LinkedIn求职,这带动了网站用户的迅速增长。但这也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同样的外部机遇到来时,不是每一个玩家都能把握住,如果内功没有修炼到位,只会看着机会错过。“金融危机像个催化剂,如果没有这个机会,LinkedIn可能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所以这是偶然中的必然。那时候中国的商务社交网站用户的信心和活跃度偏低,在上面找职业机会,得有足够多的需求和信息,如果抱着这个目的的人在上面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就不会告诉他们的朋友。”张月?说。
关键问题是,他们期待已久的转折点会不期而至,抑或仅仅是一个幻象?
商务社交幻象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