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群众根基


 “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明了社会管理的实现路径。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的工作。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融群众工作和民生工作于一炉。搞好社会管理,思想上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着重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最重要的就是转变理念,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政府“包打天下”,到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从习惯“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

  实践表明,任何一项社会管理任务,如果没有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离开了富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当前,社会管理在新形势下面临新挑战,出现了思想舆论统一难、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突发事件处置难、基层基础建设难等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在新形势下富有实效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西安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全市不断加快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步伐,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拓展社会管理制度建设的视野,勾勒出了西安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宏大框架,积极探索符合西安实际的成功经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史无前例,开展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听民意,聚民智,从现实的重重挑战中突围,实现社会管理与经济快速培长协调,跨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前不久,孙清云同志在调研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主题教育和对口帮扶活动时指出,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不能光喊在嘴上,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和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全体干部都要接地气、通民气。“来点实的,别玩虚的”。所谓“接地气”,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群众实际,把身子沉下去。如果不能深入基层,连情况都不掌握,很难做好工作。接地气的目的就是为尊重群众,了解民忧,为群众办实事,这也是“通民气”。全市政法综治战线的同志们务必结合正在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满意政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沉下去,“接地气,通民气”,立足岗位,从点滴做起,带着感情服务群众,推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

  “大树扎根沃土,高楼立足基石”。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力军,全市政法战线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保证正确的社会管理方向;只有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开创西安社会管理创新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