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良好,老板却“人间蒸发”,资金不知所踪,高管不知何去何从。“东方塑料事件”虽快过去半个月,但折射出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上的问题却令人深思。经过多年自由发展后,南海民营企业管理上的弊端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如何破除沉疴,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
“东方塑料事件”谜团
8月19日,由于公司法人孔泳其负债“蒸发”,法院查封公司财产,南海注塑行业龙头企业东方塑料瞬间轰然坍塌。与厂房外的一线员工一样,办公室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脸上也都写满了无奈和迷茫,而部分高管对出路的担忧甚至超过了普通工人。
“我们这些高管也失业了,而且找工作可能比工人更难。工人怎么说都还有技术,我们有什么呢?”公司销售部伍经理告诉记者,他十多岁就开始跟随孔泳其,至今已近20个年头,没有正式领取过工资。“一般都是没钱了,就向他要几万。现在要算起来的话,他至少还欠我60万。”
东方塑料副总经理阎英明表示很能理解伍经理对出路的担忧。他认为,民营企业高管“再就业难”,原因之一在于“要求高,挑职位”;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以朋友情、亲情为纽带的民营企业高管群体中,如果脱离了其原先熟悉的环境,很难再在其它公司找到相似的职位、相同的发展空间。
而据记者了解,像伍经理这样,依靠与老板的朋友、亲情关系而在东方塑料担任管理职务的人不止一两个。孔泳其的大儿子孔嘉良在东方塑料挂职总经理,但实际上“行踪不定,一个月来一两次,很少管事。”主管财务部的是梁文超和孔洁娥,“梁文超是老板儿子孔嘉良的大学同学,关系非常好,挂名在这边当财务经理,但是一个月只来两三次。大家和他都不熟悉。孔洁娥也是老板的亲戚。”在此次“东方塑料事件”中,两人和孔泳其一起“人间蒸发”。此外,孔泳其的三个侄子也都在公司上班。
据一位分管人事的负责人透露,财务部另外的科长陈淑仪和副科长杨小连,平日只负责简单和普通的票据业务,对于财务资金的状况和流向一概不知。仅有4名财务人员的财务科,属于孔泳其家族直管,公司资金的流向从来不向外界透露,不少中高层管理人员完全不知道企业的资金动向。这也成为东方塑料经营良好却负债累累之谜待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民企中弥漫家族色彩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东方塑料事件”虽然是个案,但是从中不难看到一些民营企业的共性问题。“例如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人事管理问题等,尤其东方塑料还是一个计划上市的大企业,在其他规模稍小的企业中,这样的情况可能更加普遍、更加混乱。”
南海素以民营经济繁荣著称,但在发展成长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据了解,南海民企主要承接上世纪80年代港澳的加工产业转移,传统的小手工业、小五金、小塑料、小加工、小冶炼等,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仍然是高度集权与“家族式”管理为主,采用直线式组织结构,缺乏科学组织与管理体系,难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以模具业为例。据佛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南海模具行业的高管或是职业经理人,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姜”。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对行业情况非常熟悉,与地方政府保持着良好关系,人脉甚广。但另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模具行业内的民营企业,多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类似财务主管、经营主管等重量级的职位,基本都由公司老板的亲人或是亲戚担任,“血缘关系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种选拔高层管理人士方式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不少真正有想法、够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被屏蔽在企业之外,而在企业身居要职的老板亲戚们,却并非都能力出众,这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不少模具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仍是小公司,停滞不前。
跳槽去民企,摸清老板喜好很重要
高管的烦恼:
案例
和东方塑料不少中高层管理人士一样,公司副总经理阎英明8年前从珠江啤酒厂跳槽到东方塑料,主要是出于和老板极好的私人关系。“我们彼此很了解,看重的也是对方的人品。”
此前在珠江啤酒厂时,阎英明做过销售主管等工作,而转战东方塑料公司之后,他直接任公司副总经理,主管全公司行政工作。“从销售转做行政,也是受孔老板影响,他认为我更擅长处理行政事务。”
虽然此前并没有行政工作经验,但由于对孔泳其的处事风格比较了解,在这家颇受老板个人风格熏染的民营企业,阎英明做得“少有偏差”。
“东方塑料事件”后,已有好几位朋友为阎英明介绍新工作,但他的态度相当谨慎。在他看来,目前珠三角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大多数仍是以私人老板为中心,行政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职务,每个民企老板的做法不同,企业氛围不同,贸然跳槽,在新的企业很可能会受挫。同时,新企业的老板也未必了解自身工作能力,未必能提供合适的职业空间。
专业培训或成破题良药
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不管模式如何,最终都要落实到政府和企业的行动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无疑是转型的主力军,将担当主角。
在周二举办的“2011南方有为论坛”――“南海模式: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上,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指出,南海这种传统产业根基深厚的先发地区,应通过创新推动,摆脱对传统要素的过分依赖,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要改变以往向廉价劳动力要效益的增长模式,转而向管理创新、向科技创新要效益。
目前,政府和企业界已意识到了这一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海区、各镇街及各商会、行业协会等都不定时推出针对企业老板和高管的培训,深受企业界欢迎。今年以来,受棉价不稳定、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上涨等多方因素影响,南海纺织企业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从3月份开始,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开始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请行业内的专家为佛山纺织企业的老板、管理人员等开设讲座,解读行业热点难点,并教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这些讲座很受企业欢迎,讲座一般计划听众为80人,但来听讲座的人,往往多达100―120人”,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认为,这个迹象表明,南海纺织企业的管理阶层已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他还指出,不少老板平时还自费参加高校的培训和学习。
8月30日,东方精工成功在深圳创业版上市,这是南海今年上市的第二家企业,也是南海的第11家上市公司。根据南海区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南海的上市企业达到50家。这一事件说明南海近年推行的“雄鹰计划”效果明显,也说明南海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产业,引进创新服务企业,积极扶持本土优质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创新金融服务扶持本土企业升级
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以下简称“金融高新区”)、佛山市南海区金融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邓联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高新区的建设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最佳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聚集区,并大力引进金融创新服务型企业,引领和促进南海实体产业提升。”
“一脊两翼”是南海重点打造的区域,其中,“脊”指的是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所在的千灯湖区域。
金融高新区2007年7月落户南海千灯湖区域,至今年8月底,已吸引了64个项目落户,总投资额达22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10万平方米,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服务外包等行业。人保集团(P IC C)南方信息中心、法国凯捷BPO运营中心、IBM外包基地等重大金融后援项目及汇丰等银行机构、集成创投等共30个项目正式投运,并吸纳6000多高端人才就业;富士通数据中心、中国银监会南方国际培训中心、广发行金融后援中心、友邦保险亚太后援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也正顺利推进。前期引进的项目大多数都将在2015年前正式起用,届时可吸引3万人就业。
相应的,政府也加快了金融高新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白领公寓第一期的400多套公寓已开始招租,承业大厦也投入使用,连接金融A、B、C三区的位于海八路隧道上盖的金融广场也正全力建设中,广佛地铁金融城预计不久将可投入使用。三家五星级酒店,其中,保利洲际酒店运营已上正轨,丽致酒店和阳光国际酒店正在建设中。此外,连接金融高新区和广州火车南站的新型轨道交通线路9月左右动工。这些配套设施使得金融高新区实现了产业和城市的融合,通过和高铁站的连接,进一步扩大高新区的辐射范围。
高新区、南海区金融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邓联斌介绍:“前期引进的企业多是各自领域的龙头,它们的到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让同行的企业跟着到这里来落户,逐步形成产业积聚区,使金融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及已有的实体产业融合发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董志勇在出席“沥桂一体区域战略发展高峰会”时表示,南海金融服务业,是在一张白纸上发展起来的产业,如果光涉及后台服务,相对来说,产业活力有限,所以应该结合本土企业的发展情况,积极发展为本土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创新产业。确实,高新区发展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发展创新金融产业,扶持本土企业的发展,助力南海的经济再腾飞。
金融办副主任邓联斌指出,在资源成本、工资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继续靠消耗能源来获取利润的发展方式已走不通了,促进已有产业提升势在必行。为此,金融区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成为创新金融服务的产业聚集区,引进私募股权企业、风险投资企业等,引领和扶持资本市场参与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积极向各类型的金融创新企业推荐优质的实体企业,让这些金融服务企业参与到实体企业转型提升的过程中来,比如扶持民营企业上市等。例如,本周二在深圳创业版上市的东方精工便是得到了两家风投机构的风险投资支持,艾科电子和一家陶瓷机械企业也得到了风投,这对促进实体企业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据统计,目前进驻金融高新区的金融创新企业已达35家,投资额超过80亿人民币,通过近期启动的“选种育苗”计划,金融高新区还将引进跟南海产业相结合的、更多的投资机构和金融企业。
●政府对话·南海金融办副主任邓联斌
同质化竞争
对金融高新区发展影响较大
对于外界部分人士所认为的金融高新区推进速度慢、同质竞争发展难度大等问题,南海金融办副主任邓联斌做了解释。
邓联斌表示,金融高新区的推进并不算慢,就拿PIC C南方信息中心项目来说,它们2008年签约进驻,今年4月已正式开业,而同时立项的PIC C北方信息中心目前选址还没最后确定,PIC C总裁吴焰先生认为南方信息中心能在短短2年时间内投入使用已经创造了业界的奇迹。还有友邦金融大厦,今年10月就可以封顶。到2013年,前期引进项目的建设基本完成,2015年基本都已投入运营,金融高新区雏形初显。“发展一个全新的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希望引进的是和金融高新区发展定位高度相吻合的企业,招商引资的原则是宁缺毋滥、要求高质量,所以洽谈引进项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每个项目的建设又需要两三年左右的建设时间,金融高新区称号从落户南海,4年左右已引进了64个项目,推进情况还是不错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金融高新区的建设进展应该说是非常满意。
对于发展中碰到的难题,邓联斌表示,同质化竞争最突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落户南海以来,全国已有30多个地方要建设类似的金融服务区,光珠三角就有几个城市提出了这样的规划,“雷同定位对金融高新区的推进影响还是挺大的”。其次是层级低带来沟通和交流不便,“金融高新区是省市合建项目,具体操作由南海区推进,很多金融企业的行政级别很高,而南海区的层级较低。为此,要尽快成立省级管理机构,才有利于高新区发展。
●企业访谈·友邦保险
区位、人才和政府服务
是突出优势
为什么众多金融标杆企业选择进驻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它们的发展计划又是怎样的?南都记者采访了友邦保险。
南都:广东省金融高新服务区哪些优势吸引你们进驻?
友邦保险:首先是优良的地理位置。南海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上的辐射点,从南海出发仅1个半小时车程就能到达广东省的其它11个主要城市,这些城市(包括南海在内)的人口占广东省总人口的60%;其次是优良的运输网络。目前从广州市中心前往南海仅仅需35分钟车程,从广州机场前往南海也仅要40分钟。伴随首条跨越城市的地铁竣工,从广州前往南海的时间进一步缩短;还有就是巨大的人才储备。一方面,南海有十多所职业教育学院,培养了众多商业人才。另一方面,许多来自广州的商业人才都被佛山便捷的交通和优良的环境吸引,而且当地政府最近制订了很多吸引和挽留人才政策。
最后是政府全力支持。广东省政府一直致力推动南海商务区成为主要的商务中心。在政府建设经济强省的进程中,南海商务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并且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持与配合。
南都:友邦保险在该区域的主业涉及哪些方面?对整个公司在华南的布局有什么帮助?
友邦保险:作为最早进入广东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广东市场是友邦中国非常重视的市场。广东分公司发展潜力巨大,友邦中国将持续在广东推进“深耕”策略,通过开发二三线城市的营销服务部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将友邦保险的服务和产品带给更多的客户。
南都:目前项目的推进状况如何?
友邦保险:大楼正在建设中,预期明年可投入使用。
南都:南海大力打造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你们如何看待该产业在佛山的落地?能不能起到引领当地产业升级的重任?
友邦保险:广东省政府一直致力推动金融高新区成为主要的金融服务区。在政府建设经济强省的进程中,金融高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
友邦保险作为首家响应省政府号召进驻金融高新区的世界级外资金融机构,我们将充分利用当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充沛的人才供应,整合并提高公司资源的有效使用,引领当地市场的保险业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专家观点
发展新兴产业不忘传统产业
南海发展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但是不能忽视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是南海经济的活力和潜力所在。比如,根据南海新的发展定位,西部要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这些产业在短时间内要发展起来比较难,但是传统的纺织业、五金制造业已有了很好的基础,通过产业提升,可以使这些传统产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也可助推本土经济的再次腾飞。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区域与产业经济硕士生导师丁力,回应大家关注的中小企业亏损面扩大,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如何融合发展的问题。
南海模式: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