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板出逃给中国银行的启示


8月份,中国温州的民企老板出逃20多个,9月份又出逃20多个,近30家的企业每一家都是所涉金额达几千万甚至几亿元,为什么富裕的温州老板大量出逃?如果根据银行的现金流、信贷主体明确、信贷利率明确、还款来源明确来看,温企最符合银行的信贷标准,可结果却是引爆风险一族,温州模式冲击银行传统经营理念。

银行只有扶持中小企业成大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才是可靠之路,不应围着中小企业服务做深做透,这是条充满着风险随时会到的羊肠小道。通过温州这些逃跑老板的企业来看,大多是中小企业且微利,一旦中国央行收紧银根且又放宽民间小微金融进入门槛,结果纷纷选择成立担保公司,不做主业奔副业。一些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时面临上浮30%-50%的利率和担保费用,平均贷款利率在13%左右,一些中小企业利率很薄,在订单下滑15%左右、利润同比下跌30%以上时,纷纷通过拖欠上游供应商、不还贷、拖欠员工工资、房租等费用,弃厂出逃。结果累及担保公司、银行,而担保公司的投资方企业老板也被迫关门出逃,这家企业的银行贷款又成坏账。如果对中小企业进行产品竞争力改选,那么企业能瞬间变成大型企业,产品利润率也高了,也有发展前途了,这时企业想着打造世界品牌、走研发型道路,不再把钱投入担保公司道路了。那么,也就不会被中小企业高信贷拖垮。

所以,中国银行业走中小企业信贷虽然图得短期高利率,但是这些企业说不定即将成为下一个出走老板的企业。

对于一些微金融机构,需要从企业产品并购方面去进行战略规划,只动企业产品竞争力,只动金融的配套,尤努斯的失败即将在中国金融业上演。

中国银行业不能为了企业而削足适履,相反,该削足适履的是企业。企业只有把一些不相干的多元化产品剥离出去,整合到相当产品的大型企业中去,才能重获竞争力。

中国银行经营如何突围呢?

对于单一产品的大型企业,有必要通过产品保险,这样可以提升产品的金融化含金量。然后,银行对这种产品给予信贷、发债、金融租赁、跨国金融服务、跨地区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支持这种产品走上世界,中国银行在海外可以为保险业代理理赔业务。这样,保险业凭借产品走出国门,凭借银行海外网点完成这项业务,只不过是根据多少业务支付多少费用,或者其它协议代理费用。

所以,未来的中国银行业需要打通与保险业、企业产品竞争力等的多边合作,以企业产品竞争力为轴心,才是正确方向,才是持久的竞争力。或者说,企业不断加强产品竞争力改造来适应银行的低息信贷等各种优惠服务优先服务。对于当下的银行业扩大中间业务,除了抓点块钱,并没有提升银行竞争力,也没有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旦中间业务比如理财受阻,风险很大。所以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理财业绩造成银行业业绩虚胖,现在受到央行M2+的控制,以后这种快钱将一去不复还了。所以,银行业还是要以打造企业产品竞争力为核心业务,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温州市领导立马换帅,新上任的对讨债的进行限制,不能让企业垮掉,表面看来,是在挽救企业。但是,讨债的利益却受到阻碍,这对社会契约论是一个挑战,信贷发放方的利益保障从何谈起?这是对合同的藐视。

中国温州市企业出路在哪?

温州市同一种产品只能有一家,相同产品的企业或企业把某一种产品抽出来进行重组成单一产品巨型企业,以股份制为纽带,困住各个老板的股份,把各个老板这方面的销售渠道、进货渠道、发货渠道、生产渠道等统一重组,然后引进战略投资者,然后公开招标管理层,由温州市政府出面成立一个工作小组,专门指导企业重组,这才是科学方向、合理方向、打造世界品牌方向、提升企业向研发转型方向。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整顿讨债,让企业拖延时间,这是僵尸企业,活着并没有什么意义,不如按我的方法进行单一产品重组,中国需要单一产品的超大型企业,中国并不需要超大型银行。所以,温州市政府、银行、单一产品的企业家和行业协会一起成立一个重组委员会,进行单一产品重组,才是温州市企业界的出路,也是中国银行业的出路。所以,银行应该绕着企业跑。

温州企业老板出逃已经否定了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理念,一条龙为企业全方位服务丝毫不能改变企业产品竞争力,变成银行业这种中间业务的转型是转到马腿上去了,理财业务是一种表外高息揽存信贷,现在此路不通了。银行围着企业转是死路,一定要拿企业进行开刀,剔除多元化发展,进行单一产品竞争力打造,才是正确方向,需要政府、战略投资者、行业协会、企业家、专家指导、银行等综合服务,才是有效对策,才是温州企业的出路,新的温州市政府到底该如何操刀呢?这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水平高低、企业强弱、产品竞争力、世界品牌、转型等等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