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七年之久的电力主辅分离终于完美落幕。
9月29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揭牌暨电网分离单位划转移交大会在北京举行,此举标志着历时多年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标志着中央电力企业布局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
千亿俱乐部又要增加两央企的身影。此举可谓是电力工业改革的重磅出手,引起关注的是,重组后的两大集团能否使电力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更好的体现,进一步实现电力工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主辅分离后的两大电力集团又是否会朝着更加专业化、市场化的目标进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重组后,两个新公司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主业发展前景广阔,完全具备培育一流电力建设企业的基础和条件。
业内人士分析,两大集团的揭牌,体现了王勇的大国资改革思路,推进了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做强做优电力建设企业。
电力主辅“终分离”
电力工业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能源问题是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王勇在揭牌会上表示,这次将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与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电力设计、施工一体化重组,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电力工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电力建设行业的实际情况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改革的目的是积极应对电力市场变化,促进转型升级,统筹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此外,会上公布了两家新公司的负责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总经理范集湘担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由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宗林担任;中国葛洲坝集团总经理杨继学担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由中国葛洲坝集团党委书记丁焰章担任。
据悉,新成立的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登记注册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
其中,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河北、吉林、上海等14个省(区、市)公司所属辅业单位重组而成,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资产总额1960亿元,在职职工数20.27万人。
“通过一体化重组,新集团将改变过去孤立分割的局面,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将会得到大幅提升;推动新集团国际化经营能力的整体进步,抓住国家鼓励和支持“走出去”的历史机遇,国际化经营将迈出重大步伐。”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有利于节省社会投资,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转制成主体地位
从2004年第一份成型的“主辅分离”改革方案上报国务院至今,电力主辅分离整整做了7年。然而,有“眼尖”的业内人或许可以发现,眼下的分离最终结果和当初的设想有了很大不同。
据了解,2004 年,国家电力改革领导小组将第一份成形的“主辅分离”改革方案上报决策层,由于当时“电荒”影响,这个方案未能获得通过。
随后几年,“国家电改办”牵头制订了多个版本的改革方案,都因阻力较大,部委之间意见未能统一等问题而搁浅。电网“主辅分离”的时间表也随之一延再延。
2007年,国资委牵头进行了新方案的制订,年底终于成形。一位彼时参与方案研究的员透露, 2007年年底,方案已在各大部委之间达成一致,即将由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批准后即组织实施。
在新的方案中,国资委对于辅业划分的思路非常清晰:2002年电力改革所形成的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和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将被改制成为两家大型辅业集团。电网系统的电力修造、送变电施工和勘探设计等辅业资产将分别划进这两大集团。
颇具戏剧性的是,2008年的雪灾,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联合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汇报材料,内容就是关于送变电企业和电力设计院不应该从电网里面分出去。理由是,送变电企业和设计院与电网关系紧密,如剥离,面临突发情况时无法高效率地组织抢修队伍,将影响到国家正常的电力建设和维护。
然而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主辅分离的改革方案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电网公司可以集中精力抓好电网主业的运营和发展。
电网辅业单位“辅业”变主业,通过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组建两家新集团,形成适度竞争格局,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全力打造两家综合性、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电力建设集团。
2家未来世界500强
“从中国500强跨入世界500强,从中国一流迈向世界一流,用先进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能源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继学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两家新集团公司的组建,实现了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制造、项目运营一体化整合,使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具备了全产业链国际竞争能力,有效增强了电力建设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中国电建集团董事长范集湘在接收《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建集团未来将成为中国电力和水利工程行业的龙头企业,带动行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战略定位是全球清洁可再生能源和水利资源开发建设行业的领先者。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北京、天津、山西等15个省(区、市)公司所属辅业单位重组而成,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1100亿元,资产总额1200亿元,在职职工数16万人。
电网公司和两家新公司签订了整体划转移交协议,标志着分离辅业单位将由电网公司管理改由新公司管理。
新公司和电网企业要按照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方案的要求和双方协议约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积极稳妥做好分离辅业单位资产财务、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划转移交工作。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持新公司发展,重组方案安排了920万千瓦发电资产变现收入作为改革成本。
“我们会充分发挥设计、施工总承包优势和行业龙头骨干作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力建设集团,” 范集湘表示。
据悉,除了目前的传统业务外,新集团将进一步拓宽业务,参与大型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水利、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开发,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并将积极进军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主辅分离的改革也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强曾对媒体表达了他的质疑,他认为现在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更像是从一家垄断转向另一家垄断。重组前是电网垄断电力相关的辅业,重组后,是两家千亿大央企在不同业务间继续垄断这些分离出来的辅业。而这,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提出的改革目的“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不完全吻合。
不过,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总经理工作部主任刘叔友对媒体表示,电建市场很大,参与者多,竞争激烈,因此“此次整合并不能改变市场格局,集团内部的竞争一样激烈”。
电改破冰 聚合产业国际竞争力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