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文化为旅游赋魂
9月5日,农历八月初八,兴仁县城人如潮涌,人身鱼尾的吉祥物鲤鱼姑娘遍布大街小巷。晚8时,在数万人瞩目下,历时半年打造的歌舞史诗“盛世苗家”在声光灯影中拉开序幕。作为今年“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的“重磅”节目,“盛世苗家”从“怀胎腹中”到“呱呱坠地”,从策划伊始到舞美彩排,自始至终吸引了省内文艺界的注目。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一台苗族历史的歌舞史诗,“盛世苗家”理念刚一提出就占领了苗族文化的制高点,其精美的舞台呈现,史诗般的叙事方式,梦幻般的声光效果背后,折射出兴仁县乃至整个黔西南州,借助丰蕴的民族文化元素,走出山门为旅游业“吆喝”造势的良苦用心。
各类矿产资源富集的黔西南州,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奇石文化等文化资源多姿多彩。长期以来,由于认识及各种原因,相对于矿产、水能等显性资源开发的强势与抢眼,隐性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只能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资源富集地区要打破仅靠资源开发一条腿走路的发展格局,不断发掘文化内涵,补齐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短板”,实现经济发展“硬实力”与文化繁荣“软实力”比翼齐飞。”近年来,黔西南州通过频频举办特色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几年倾心打造,望谟、册亨布依族“三月三”、普安春茶节、安龙荷花节、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顶效开发区“查白歌节”、晴隆彝族“火把节”、兴义“野钓大赛”、贞丰“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等相继举办,并形成一定影响力,多彩文化与优美自然山水共鸣,为全州旅游业发展增加厚重力。
作为以节庆促旅游的首个吃螃蟹者,贞丰县尝到了节庆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甜头。2003年,贞丰县委、县政府引导举办第一届“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力图向外界推介多姿多彩的布依文化,同时开展旅游推广和招商引资活动。至今年,贞丰已连续举办了8届布依族风情节,每年的“六月六”,数万人聚集在三岔河畔,同打糍粑、同唱古歌,潮涌的人流,不仅凸显了节庆经济,也成为贞丰县的一张靓丽的外宣名片。
响亮提出“贫困县也有亮点、小县也能办大事”的小县册亨走在民族文化挖掘的前列,去年年初,由册亨县出品的大型布依族现生态舞剧《利悠热谐谐》在贵阳大剧院公演3场,立即掀起布依文化的旋风,该剧以优美的舞台呈现,饱满的艺术激情,歌颂了布依族人民的生存智慧和诗化般的民族生活,是布依族文化在新世纪一次华丽的亮相。眼下,该剧正积极走向市场,努力打造成黔西南州乃至全省旅游吸引外界眼球的“重头戏”。
“文化与旅游唇齿相连,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底蕴的旅游,也是没有灵魂的旅游。”黔西南州委常委、副州长贺登祥说,黔西南旅游业将继续大打文化牌,以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人,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打动人,以悠久独特的文化感动人,以热情周到的服务留住人。
影视文化:借梯登高声自远
今年春天,金州黔西南在荧屏再度给人惊喜。3月6日,随着电影《幸存日》、《云下的日子》同时在北京举行首映典礼并随即在全国同步上映,两部电影的创作和拍摄地黔西南州再次惊艳银幕,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水墨画卷般的马岭河峡谷和万峰林,古朴自然的布依、苗族村寨,一望无边的高原草场,见证辉煌岁月的“二十四道拐”,悠远动听的布依古八音,山一样的汉子,水一般的女人……秀美神奇的山水与多彩厚重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完美融合,注定了黔西南将成为影视资源的“富矿区”。从2006年播出的《雄关漫道》,到2009年的《绝地逢生》,从《云下的日子》到《幸存日》以及今年即将开机拍摄的《二十四道拐》,近几年来,来自黔西南的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频频在全国亮相,一发而不可收,成为领跑全省影视文化的一匹“黑马”,由此衍生了令人瞩目的“黔西南影视文化现象”。
“借力影视作品东风,黔西南州通过影视作品突破口,将影视文化资源转化为宣传资源、旅游资源和经济资源,使长期沉寂深闺的文化资源“借船出海”,为全州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黔西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骏高兴地说。
兴义市巴结镇南龙古寨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古寨,电视剧《雄关漫道》、《绝地逢生》和电影《云下的日子》在村里拍摄,为古寨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洗涤,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眼下村里共有近1000人外出打工,每年寄回来大量现金。一些村民瞄准游客逐渐增多的商机,利用地处万峰湖畔的优势在村里办起了“渔家乐”,目前,全村大大小小的“渔家乐”已有5家。“是影视作品让外面的游客知道南龙,了解南龙,到南龙来做客,也使我们古老的民族村寨发生了巨变。”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德说。
晴隆县依托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拍摄,引进资金2.5亿元修建抗战文化遗产园,全面打造以“二十四道拐”为标志的抗战文化品牌,并借此发展文化旅游业。县委书记曾孔祥说,抗战文化遗产园建设是晴隆突破旅游规划建设瓶颈的重大举措,为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黔西南州已明确提出,要把影视剧拍摄点打造成旅游景点,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文化与旅游的联姻,打造文化旅游名片,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