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社交网路”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知道,脸书创办者查克伯格就读于哈佛大学,在哈佛时就开始了成为今天脸书的社交网站,但为什么查克伯格却要来硅谷创业?别忘了,哈佛大学所在的波士顿一二八公路区也曾是与硅谷齐名的美国高科技产业两大发源地之一。还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造出过“波士顿经济奇迹”,但为什么二十年后,却是硅谷一支独秀?
一些研究都指出,这是因为硅谷是是一个强健(robust)的复杂网系统(complex network)。
城市规划学者萨克森妮亚曾比较硅谷与一二八公路区的特质,指出几点不同。
其一,两地企业的治理机制不同,一个是以网络为主的,一个却是以层级为主的。一如开放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击败了封闭系统的大型主机,硅谷的开放系统网络式组织击败了128公路区的封闭系统科层组织,她分别称硅谷为竞争复共享(competition and community),而128公路区则是独立又科层(independent and hierarchy)。比如,HP维持了相当数量的外包供货商,HP与外包商之间的关系不仅在于合作生产,交换市场信息而已,更扩大于管理、财务上的支持,技术的相互公开,以拟定共同的发展计划。HP就维持着与3Com、Octel以及 Weitek 等公司的策略联盟关系,有的是为了共同开发新市场,有的是为了共同研发新产品。与 Weitek 的合作研发,HP提供先进的光罩设备以提高 Weitek 芯片的速度,却冒着技术扩散出去或对手采用相同芯片的危险,而允许 Weitek出售HP所无法采购的多余产量(约占三分之二)。HP甚至把网络式组织的管理原则带入公司之内,让集成电路与印刷电路板分别成为半自立的单位,不置于一个权威之下进行内部交易,而令其自由地与其它公司竞争HP内部的业务,这种内部组织方式与「层级」概念大相径庭。
在波士顿的王安、DEC等则相反地保有了美国东岸大公司的商业作风,主要的研发都在自已公司之内,零组件也尽量在公司内生产,一个公司会尽力将产品线从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在一个科层体系下。比如,DEC就颇自豪他们的小型计算机连外围设备如硬盘机者都是DEC自己研发出来,自行生产的。如果有些零组件实在不适合纳入科层体系内生产,而要到市场上去采购,DEC也依循着自由竞争的市场法则,由自己的工程师设定出所需规格,上游厂商依规格下标,得标者会签一纸短期供货契约,有时短到只供应一批货,双方关系便结束了。
其二,都市设计上,波士顿有十分明显的市中心与市郊之分,而旧金山的湾区则是多中心的。128公路区就在波士顿郊区的森林海中,高科技公司则有如海中孤岛,各公司间的连系以及和市中心的交通都十分费时,以致于DEC自己有机场,用直升机从事地区交通。硅谷所在的南湾区则采分散式城市设计,每一个城市(city,像 Palo Alto、Mountain-view,和San Jose都是城市)都有自己的商业区、住宅区与工业区(无烟囱工业),而较没有明显的市中心。这种分散式设计有助于各企业建立更多的联结。
其三,在日常生活上,128公路区的社交生活一方面反应着同业间弱联带的缺乏,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这种现象。波士顿地区是美国最古老的殖民地区,当地居民很多都是数代以来就住在那里,经过长期的互动,小区意识很强,一个教会之内的教友们也有相互往来的传统,所以下了班后的工程师经常往来的对向是邻居、教友或亲戚。128公路区的公司自给自足,缺乏公司间的往来,和当地小区也不甚兼容,所以员工的同业间人际关系大多限于公司之内。公司内员工的同欢会固然时而举办,但同仁间已无新的讯息可供交换,而且下班后的话题,往往是足球或政治,不会涉及「公事」。与一二八公路区“公私分明”的社交生活相反,硅谷的社交是“公私难分”的,它是一个新社区,高科技公司的员工多半是外来人口,与当地社区、教会甚少渊源,而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互动频繁,使得公司员工与其它公司员工也互动频繁,所以硅谷的工程师与经理人在同业间朋友很多,下班后和同业社交的机会也多,同业间谈话的话题往往是投资机会,科技新知以及市场趋势等等。
萨克森妮亚的比较分析是在复杂网研究流行之前,但今天从复杂网理论重新观之,可以看出一二八公路区是一个不强健的网络。它的网络密度明显太低,所以高科技创业所需的“食物链”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较弱,而且它的大企业不但不能成为集中点,扮演桥的功能,并自陷于封闭圈子之中,内部也是以层级治理为主。相反的,硅谷从PC,到工作站、到电子商务到今天的iPhone, iPad都是开放平台,也因此创造无穷的联结机会。这些特质都使得一二八公路区的复杂网不强健,一旦电脑业发生重大结构变化,它就日趋没落。
脸书的出走,说明一二八公路区的创新能力仍然不差,创造了未来产业的新亮点,但却留不住这个新亮点,任令它跑到强健的矽谷复杂网中,才得以快速发展。
复杂网理论,以及作为复杂网研究基础的社会网理论,提供了我们一个十分不同的看问题视角,我们因此可以试着回答一些过去难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关系那么重要,去关系化的社会体系常常说垮就垮?为什么关系有一定的集中度(非正式权力的来源)很重要,但太集中了又很危险?为什么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小组织却会很快产生关键影响?甚至系统因它而崩解?为什么正式权力不能太强,一定要给系统自然成长、自我组织、分散决策的空间?为什么强大的组织常常瞬间崩溃?
新的理论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破除一些过去错误的观念。当我们重新审视矽谷七十多年持续成功的历史时,新理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别人的特质并重新理解我们的社会与经济。
为什么脸书会到硅谷创业?
评论
编辑推荐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