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诗:不走寻常路的地产商 


    无论从组织思维、人才培养、产品形态还是公司运营上,朗诗都不像一个常规的地产商。

  朗诗的每一次产品推介会,都在考验人们的想象力。从最初提出的恒温、恒湿、恒氧,到最新推出的“1.5升房”——在满足室内温度夏季不超过26℃、冬季不低于18℃的情况下,每年每平方米建筑能耗为1.5升燃油,在大部分消费者看来,这简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前卫艺术”。

东方财富通手机炒股软件 揭秘手中股票不涨怎么办? 小心行情突然发生逆转 注意!后市很可能有特大利好   这究竟是一个炒作概念还是真实的变革?人们对于房子的美好想象真的能由朗诗这家房地产公司实现吗?许多人不禁怀疑。

  对此,田明已经习惯了。从2004年他开始做绿色科技地产至今,他遭遇的质疑、讥讽甚至中伤远多于肯定。“对这些我不想多说,朗诗就不是一个常规的房地产企业。”田明淡定一笑,带着无奈。他看起来比实际岁数(50岁)年轻,谈话风格和平时工作一样,很专注。

  他也不喜欢被不切实际地美化,他说,朗诗做绿色科技地产主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我进入房地产行业晚,竞争又太激烈,没有办法,只能做差异化。”

  原来,2001年,田明从政府机关下海,成立了朗诗房地产公司。他做的第一个项目是位于南京白下区的朗诗熙园。这是一个普通的房地产项目,虽然赚到了第一桶金,但也让他感受到同质化竞争之累。

  很快,朗诗又拿到了南京河西新城的一个新项目,田明琢磨能否尝试一个新模式,借此寻找朗诗的优势。为此,他率领团队多次赴欧洲多国考察,拜访当地的设计师和学院专家。对他冲击最大的,正是欧洲建筑的绿色科技,不仅节能环保,还让居住其中的人非常舒适。

  在这点上,中国和欧洲的差距很大。中国几乎所有楼房都是高能耗建筑,其消耗的能源占到中国总消耗能源的30%多。经过研究,田明认为建筑节能降耗不仅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思路,关键还能让人们的生活更舒适,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同时,他发现,住宅楼宇节能技术并非高不可攀,单项技术本身都并不太难,其精髓在于企业有没有“绿色思维”和“集成能力”。而当时房地产的巨大暴利让大多数企业只愿轻松地赚钱,无心研发创新,仅有少数几家房地产企业在节能上有所尝试。

  于是,田明决定一搏,在河西新区“朗诗国际街区”项目上,做第一次试验。整个项目,朗诗采取了地源热泵技术系统、混凝土顶棚辐射制冷制热系统、健康全新风系统等10大科技系统,力求使每间住宅能在一年四季保持“恒温、恒湿、恒氧”。

  第一次尝试,也带给了田明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训和收获。

  在住宅本身,由于朗诗做住宅地产的经验还不足,又集中精力做“绿色”这一差异化的内容,结果导致一些住宅的基础功能没有做好。例如建筑外形过于死板、一些户型不合理,小区入口、车行道、人行道的入口、大堂等处也没有得到高分。

  在宣传层面,也遇到了问题。由于整个华东地区几乎找不到类似的项目,人们很难想象朗诗究竟能做出什么样,因此常有人怀疑朗诗在吹牛,销售也一度进展缓慢。

  最让田明头疼的,是绿色思维并没有在这个住宅里得到充分贯彻,准确地说,这种运行方式,却导致住户的行为节能没有产生。原来,朗诗在销售时向买房者承诺系统会全年运行,并且技术系统运行费已经和物业费一并收取,而非分户计量。这就出现了许多浪费能源的现象,例如很多住户在冬天一边享受系统提供的暖气,一边长时间开着窗,导致大量能量散了出去。又如南京的春秋季节通常天气较好,系统无须运营也可以保持较好的温度、湿度,但由于合同的承诺,系统只得继续运行。

  当然,田明也有不少收获。最大的惊喜是总体销售情况超过了预期,销售过程还颇有些戏剧化。

  其实一开始,房子卖得并不快,通过大量的营销,总算有了一批客户愿意相信朗诗,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转折点,恰恰出现在这批人入住之后。那是2007年的春节,朗诗售楼处原本只是象征性地开门,结果发现来客不少,整个春节期间销量大增。一问才知道,是不少住户春节里招待亲朋好友来访时,夸了房子的好处,结果不少朋友动了心,也来买。

  消费者的需求再一次肯定了田明的思路,这时,他下定决心,绿色科技建筑不仅是卖点,更要成为朗诗的战略,成为朗诗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于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绿色战略逐步成形。田明的目标是让朗诗成为一个以绿色科技地产为方向的全国性的地产公司。他紧接着又在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绍兴、上海等地发展多个绿色科技地产项目,逐渐在业内树立了绿色科技地产龙头企业的形象,效仿者也随之增多。

  “我希望大家都来做绿色科技地产,更有利于加深人们对科技住宅的理解。但有些企业只能学到皮毛,学不到我们的精髓。”田明说。

  田明指的精髓,是将绿色科技融入企业文化,成为朗诗的精神核心。据他介绍,朗诗规定每年销售额的2%要被用于研发,并相继在上海和德国两地建立研发中心,互相配合。同时,朗诗在公司内部重视创新文化,例如设立创新奖,每月评选一次,评分从一星至五星。无论是对某一个技术的建议,或是对某个设备系统的调整、优化,都能参与评奖。此外,朗诗还组织了建筑设计、暖通、水电等各种专业俱乐部,加强以“绿色”为核心的内部培训。朗诗还积极与一些国外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专家学者等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将员工送出国培训。

  “我们无论从组织思维、内部人才培养、产品形态还是公司运营上,都不像一个常规的地产商。因为这些地方都不同,才会持续地有不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应用方式。”田明说。

  通过不断创新,朗诗的1.5代产品比第1代产品更加改良。例如,朗诗不再承诺系统必须全年运转,而是通过咨询气象专家,在春、秋两季各找到一段气温舒适且稳定的时期,在此期间系统停止工作。但当出现突然的天气变化时,朗诗的系统仍将酌情运转。

  同时,朗诗在一些1.5代楼盘上实现了分户计量,在田明看来,这是革命性的进步。业主可以根据需要开关系统,并有高、中、低三档选择,业主在回家之前,还可以预约物业公司启动系统。分户计量不仅让住户更舒适,还节省了许多能源。

  此外,朗诗还致力于许多微创新。例如,在窗户檐口的墙体上增加一块板,以遮挡部分阳光。又如,为屋顶做绿化,撒上一层土,种植耐寒且容易生长的植物,这样对顶楼的住户能起到冬天保温、夏天隔热的作用,比普通的隔热板更好用,也更经济美观。

  如今,据田明说,朗诗的业主比其他楼盘的业主在能源花费上节约至少一半,朗诗建筑的整体能耗也比其他楼盘低得多。

  2011年3月30日,朗诗的第二代产品在上海、南京、杭州三地同步上市。这次朗诗又推出了1.5升房,即在满足室内温度夏季不超过26℃、冬季不低于18℃的情况下,每年每平方米建筑能耗为1.5升燃油。据建筑设计专家介绍,非节能建筑每年每平方米的能耗一般会达到十几升燃油,节能率为50%的建筑每年每平方米能耗为6.5升燃油。也就是说,相比一般住宅,朗诗的1.5升房,节约了4倍多的能源。

  如今,朗诗正准备迈入华北、华南及中西部地区,其团队正在研究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同时,田明还透露,朗诗还将进入银发经济和能源管理两个领域,在他看来,由于朗诗在绿色建筑上拥有竞争力,很适合做绿色养老院,及为既有建筑做节能改造。

  “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行业的不确定性,包括政府的调控。同时,我们也希望政策能对节能的住宅给予特别支持。”谈到未来,田明依然保持着谨慎。他尤其提到创新,“我们要向欧美、日本学习,他们是整个社会、各个行业都在创新,我们学到人家今天,人家还在不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