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争夺到粮食控制:美“粮食武器”逼近中国


  今年世界粮食危机,成因已近乎教科书式语言:发展中国家需求量增大、气候变化与生物能源抢占耕地造成产量减少、资本投机与美元贬值使粮价据高不下。但实际上,一整套“阳谋”却被国际舆论忽略了[1]。(国际先驱导报6月18日)

  “全球食品巨头对粮食的垄断性操控才是粮食危机的推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周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周立曾在美国做过一年的田野调查,在采访了诸多美国消费者、农民与非政府组织后,完成了题为《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的报告。“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食品巨头形成了‘粮食帝国’,控制了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周立认为,粮食危机不过是这一帝国扩张的结果,但现在问题正在变得更加严重。曾任美国里根政府农业部长的约翰·布洛克曾说:“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他们就不会捣乱。” 美国粮商与美国政府互相需要,当局将粮食视为战略武器,粮商要靠政府撑腰,推行利于自身的贸易政策[1]。

  我们在2006年12月指出,类似20世纪60-70年代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经到来。1959-1961年中国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前苏联农业连年歉收最终导致政治解体,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2]。

  中国人口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可靠稳定的粮食供给和能源资源供给,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必然导致生存和发展条件受制于人[3]。

  在粮食产量上,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居垄断地位,仅美国一国,粮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额常年稳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麦更高达60%。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出口国和乙醇燃料生产国。美国现有耕地面积1.9亿公顷,由于生产效率高,农产品过剩,长期采取部分土地休耕制度,一旦需要可很快复耕,且目前多数土地每年仅一熟,而其气候条件完全可一年两熟,可见国际“粮荒”和粮价上涨其实仍处在可控的局面,而控制手柄就掌握在美澳等国,尤其是美国手中,一旦它们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或提高粮食战略储备量,危机就会缓解。美国掌握了世界粮食市场的控制权,粮食进口国将受控于美国是国际市场粮食短缺造成的必然趋势。美国每年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印度推销其农产品,而印度为了保护自身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拒绝大量进口美国的农产品,力图实现粮食自给。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始终在大国之间反复较量[4]。

  印度目前是一个由粮食“出口国”衰落为“进口国”的反面教材。印度在粮食生产上走的弯路,值得很多国家来吸取教训。印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维持了粮食自给自足的状态,但是自2005年开始,印度的粮食安全问题开始逐步显现,粮食的产量也开始无法满足国内人口的日常所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印度政府于2006年7月首次从“小麦出口国”变成了“小麦进口国”,进口了300多万吨小麦以缓解国内的粮食危机。2007年,印度又连续第二年从国际市场进口了小麦。印度农业委员会的一个官员告诉记者,辛格政府已经认识到粮食生产低迷“已经严重威胁到印度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粮食安全甚至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安全对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重要”[5]。

  国际市场油价和粮价的攀升,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显著的影响,粮食安全象能源安全一样,成为大国自身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国家兴亡的一个古老课题,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却依然存在。

  2000年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频发——气候剧变——旱涝交替——流感疾病流行,灾害链的历史轨迹值得关注[6]。

  粮食危机提前到来的启示:历史上,世界粮食危机与灾害天气有关,气候导演了世界战争[7,8]。本次粮食危机早于气象灾害,表明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政策失误和利益冲突。

  气候政治化、奥运政治化、粮食危机政治化,富国在气候危机到来之前力图凭借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优势向穷国转嫁灾害危机,抑制不发达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全球化的经济遭遇不和谐的非全球化的不公正的政治,世界经济市场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急于发展的中国人过于相信世界政治的公正,世界市场的公平,奥运圣火传递风波和世界粮食危机敲响了盲目相信国际社会和盲目依赖世界市场的警钟:如果中国真正变为世界加工厂,世界市场能否成为中国稳定可靠的粮仓?

  世界市场经济中的财富是不断变化的,中国人的财富观应该适应世界市场的发展。我们用资源、环境和数十年的辛劳赚得的美元,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又能买回多少石油和粮食?在西方经济规则控制下的世界市场中,穷国永远是受害者。

  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把此轮粮食危机比喻成8亿辆汽车与8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让·齐格勒20日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正导致一场“无声的大规模谋杀”。中国的经济学家目前还缺乏这种勇气和远见。不过,有一点已经得到确认:依赖世界粮食市场无异于国家自杀,多国在粮食危机中的动荡正在证实这一观点[9]。

  结构性的动荡已经使世界粮食陷入深度危机,随之而来的气候灾害将使欧洲的“减排计划”黯然失色,换句话说,“减排计划”造成的高成本将推动世界粮食危机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断粮的穷国饥民,“减排计划”无异于画饼充饥,更有甚者是雪上加霜。

  美国五角大楼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秘密”报告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

  “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到2020年,欧洲的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暴乱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国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10]。

  这些“预言”绝不是空穴来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将在2010-2020年进入高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