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进入调控关键期,调控力度切不能减!


  今年中秋节,热点城市楼市“凉意袭人”。中秋节及前一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继续快速下探。目前,降价风潮正逐渐蔓延。无论是在限购执行严格的一线城市开发商采取的以价换量,还是在东北地区出现的变相集资式的团购买房,“降价”都是其中的关键词。由于楼市调控不放松的态势非常明显,资金紧张的开发商不得不选择各种可能快速回笼资金的模式。根据有关媒体报道,业内外观望已久的楼市“拐点”已经到来,降价在进入9月后呈现快速蔓延的趋势。然而开发商面临的前景并不乐观,以价换量的做法在吸引为数不多的有资格入市的刚性需求入场后市场将进入停滞期,2012年楼市“寒冬”或仍将持续。

  而根据记者调查,北京、温州、杭州等地部分楼盘价格已出现深度调整。根据中原地产统计,北京9月前12天的新房日均成交135套,这一数字是除今年2月以外,北京日均成交套数最低的月份,到中秋节当日成交量仅为64套;深圳方面,上周新房成交套数为417套,环比下降了28.60%。二手房成交均价为21772.85元/平方米,环比下跌了4.05%。全市仅南山的成交均价出现上涨,其他各区的成交均价都出现下跌;上海方面,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中心统计,9月前12天,上海新房成交1648套,较8月同期下降4%。上周上海新房仅成交911套,环比下降29.16%。而中秋节期间,上海楼市仅成交346套,比去年中秋回落64.3%,较前9天日均成交下降了20%。

  有关专家据此认为,简单依据热点城市房价一时“停涨”或“微降”,就认为已达到调控效果,是短视的。可以预见,如果“限购令”等强力措施不能延续和扩面,房价必然出现强力反弹。新华社周二发表文章称,在中秋节以前,过去“屡调屡涨”的房价已呈现少见的调整迹象,楼市正进入降价换量关键期,因房企具耐药性,调控力度不能减。文章称,经过几轮调控,大型房企已有“心理准备”和“耐药性”,在没有生存危机的情况下,降价动力不大。可以预见,如果“限购令”等强力措施不能延续和扩面,房价必然出现强力反弹,因此要抓住“窗口期”施“治本”之策。报导援引北京市房协副秘书长陈志的话称,如果今后坚持房地产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预计未来几个月市场有望形成“降价换量”的整体格局。

  被誉为"达沃斯之父"的日内瓦大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不久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将不至于"硬着陆",但他警告说,一旦房地产市场崩盘,影响将是严重且深远的。楼市“治本”最根本的还是加快配套改革,必须从房地产税制、财政体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尽管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热度有一定缩减,但前几年中国楼市调控的残酷现实依然历历在目,正如新华社周二发表文章称,在中秋节以前,过去“屡调屡涨”的房价已呈现少见的调整迹象,楼市正进入降价换量关键期,因房企具耐药性,切希望中国政府调控力度不能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