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东莞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报告》上作出批示,“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工作十分努力,效果十分明显。但任重道远,还需继续奋斗。”
9月2日至9月8日,东莞市委宣传部邀请媒体对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典型企业进行集中采访。第一批被选中的典型企业都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如纺织企业、电子企业、鞋企、玩具企业等。他们或是金融危机后才开始转型之路,或是此前已踏上征程,但转型均颇有成效。
这些企业是如何转型的?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南都记者通过梳理这些企业的转型脉络,来探究他们的转型密码。
低谷烧钱
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决定逆势花钱买高端设备
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同窗外黑沉沉的夜,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许庆仁接连失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反复思考着如何带领公司走出黑暗。
3年过去,公司如今已拿下H T C、佳能、索尼等一众国际高端客户。50岁的许庆仁再谈及那段痛苦经历,话语中更多是淡定与自信。
永泰电子1998年在东莞常平镇设厂,主要生产U S B数据传输线。在金融危机之前,跟东莞众多代工企业一样,通过帮一些大型的代工企业生产零部件,接单赚取日益微薄的利润。2008年,凶猛来袭的金融危机,使公司订单剧降。公司财报显示,2007年公司销售额6200万美元,2008年骤降至3900万美元,2009年更是降至3100万美元。
“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许庆仁摇摇头。在那段彻夜难眠的日子里,许庆仁最终想出一计:买设备!买世界最先进的设备!
这一想法随后遭到董事会成员的质疑,甚至公司的一些干部和员工也不理解。毕竟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企业都在压缩成本以过冬。
这个自称“有部分叛逆”的男人说,“我一直觉得如果你的想法,95%的人都赞同,那你的想法是错误的。我喜欢倒着走,逆向思维。大家都不敢投资,那我就大量投资。”
纵然整个说服过程“不轻松”,但许庆仁最终还是说服了董事会。公司在2008年、2009年花了700万美金购买世界上最先进的冲压、压铸、模具等设备。
事后证明,许庆仁打了一场漂亮仗。
也是在这个时候,同是台商的林瑞福,在隔壁东坑镇做出了跟许庆仁相同的决定。作为总经理,他领着东莞凯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增资了1680万元人民币,对企业的生产环境、厂房改建、机械设备等进行全面的升级。
逆势中斥资改进设备,不少转型成功的企业都有此举动。“那时候有人跟我说,那么多公司倒闭了,你还敢投资?我在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候投入最多,这样更有机会嘛!”林瑞福豪放地说。
许庆仁回忆最初的决定时,也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在经济低谷投资,就像炒股的低价买进,这样企业可以实现最低成本的扩充。
创新救命
研发和科技创新,让企业“起死回生”
经济最低迷的时候,许庆仁还在干一件烧钱的活,就是研发。
这两年来,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起死回生”的救命药是“红外线自动焊接技术”。而在2006年时,许庆仁才动了研究这门技术的念头。
早在2006年,经济表面上仍是一片红火气息,但许庆仁已经觉察出一些变坏的端倪: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而在激烈的恶性竞争中,售价却不断下滑,利润缩水。公司财报也有所体现,2007年跟2006年的销售额都是6200万美元,意味着增长停滞了。
“说实在的,当时全厂6000多人,年产值也才6000多万美元,感觉不对,感觉对不住员工,因为他们创造的价值太低了。”许庆仁说,那时候没办法给员工更好的待遇、更好的生活环境,甚至都不敢花钱在车间里装空调。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抱着这个念头,他成立了研发团队。
林瑞福在2007年开始也投入了大批精干人马研发高端环保产品,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在业界率先研发出无卤化产品,并通过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产品包含了金属化膜电容器、电阻等电子产品。所谓的无卤化产品相比卤化产品,就是在产品报废后不会对环境留下危害。产品一经面世,立刻获得美国苹果公司的青睐。目前公司的无卤化产品已经占了公司总产能的20%-30%,而且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预计未来还会持续增长。
有着25年历史的东莞银辉玩具有限公司在创新之路上走得更早。
1996年,在传统机械玩具横行于世之际,公司转型生产电子电动玩具,一代数字式遥控玩具小汽车很快风靡欧美市场。当其他公司的直升机玩具只能在室外飞行时,公司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够在室内飞行,市场不是更大?2005年公司生产出微型直升机———小皇峰,2006年荣获G U IN N ESS世界纪录:“世界最小的模型直升机。”就是这一系列的不断创新,带领公司成功度过了九七亚洲金融风暴和零八年世界金融危机。
创新最终也让许庆仁度过危机。经过3年的研究,永泰电子投入1000万美元最终研发出红外线自动焊接技术,这一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技术,并逐步投入市场。这一技术带来的效应立竿见影,去年公司的产值从2009年的3100万美元增长到5500万美元,今年预计达到7100万美元,许庆仁预计明年增幅将更大。凭借这一“令客户惊讶的技术”,很快吸引了一批国际高端品牌成为客户,其中包括爱普生、索尼、夏普、松下、N E C、JV C、三星、戴尔、3M、惠普、联想、H T C等知名品牌。
自动化增效
自动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用工成本也相对降低
许庆仁的制胜法宝红外线自动焊接技术最大优点,能够在5.3毫米的端口里,精准焊接上19根直径平均为0.18毫米的端子,使产品更加精细化。另一优点是焊接的速度和减少用工。
许庆仁举例说,红外线自动焊接技术,10秒钟便可焊接38个焊点,即1条数据线。而此前靠传统人工手动焊接,1个工人1小时仅可焊接16条数据线,自动焊接技术使效率提高了21倍。
“而且人工作容易受心情好坏、细心与否影响,从而影响到产品质量,但是机器不会,机器还能24小时不停工作。”许庆仁说,自动焊接技术也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出错率。
东莞永嘉盛针织有限公司更早尝到自动化带来的甜头。从2005年开始,公司逐步引进日本岛精电脑横编织机200多台,2007年到2008年再斥资引进近300台,目前一共引进了近700台进口全自动电脑横织机。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是用工成本的减少。近年来,工人工资逐渐升高,而且员工越来越难以管理。自从设备自动化以后,永嘉盛针织有限公司的用工人数从2008年的4500人减少到现在的1800人,产值却从2.5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8亿元。
东莞凯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也陆续增资2000多万元引进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用工人数从2500人变成700人,仅员工工资一年就减少了至少四千万元。“省了钱,还不用为招工发愁,现在找工人太难了。”林瑞福说。
许庆仁现在又在谋划着明年开始进一步将生产线自动化,3年内投入1500万美元进行技术升级,目前1条生产线配备45个检测人员,实现全面自动化后,将大大缩减至10人以内,届时公司的生产效率、产值将大幅增长。
品牌内销
开拓国内市场,打造品牌,把握定价权,他们做到了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公司在自称“唯一爱好就是在工作中挑战”的许庆仁掌舵之下,春光明媚,一片大好景象。随着研发、生产的成熟,许庆仁也开始谋划起品牌之路了。
从2007年以来,在官方转型升级的呼声中,有太多的官员、专家提醒着企业去开拓国内市场,去打造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把握住定价权。
东莞耳神电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昌宏就是这些喧嚣声中的实践者。2008年,公司开始了内销网络建设,同时推出了自主品牌“E A R SO N”(耳神)音箱,依赖过硬的技术水准以及大量研发投入、每年500万元的网络营销,在外需市场低迷订单下滑的背景下,公司销售额却大幅上涨,今年1-6月销售额已经接近7000万元,而去年全年的销售额也才7000多万元。巨大的内销市场令人惊叹。
对于内销市场的巨大潜力,琪胜鞋业董事长尹积琪早在1999年就看到了,那时距离公司成立仅仅只有一年。1998年,琪胜鞋业在厚街成立,从事纯代工生产。1999年尹积琪去了一趟美国,这一行彻底改变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当时的感触是,美国鞋业市场非常成熟,市场掌握在一些大财团手中,要打进去非常艰难,“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而且帮他们代工没有定价权,代工只能赚取微乎其微的利润,附加值太低,而且只能按照客人的要求做,自己的想法不能实现。相反当时的国内市场却并不成熟,人口多潜在市场巨大。回到国内后,尹积琪立刻扭转了公司的发展轨迹———做自主品牌、进军国内市场。
从最初的几条生产线,到如今公司已经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公司旗下品牌迪宝·阿治奥从2001年在广州开设首家品牌专卖店到去年,公司已经在全国拥有200多家专卖店及连锁店,公司年产能达到120万双,其中八成产品是内销。他计划未来5年内把门店扩张到430个。
说到做品牌的心得,尹积琪说一定要定位清晰,产品跟同行形成错位。迪宝·阿治奥一直以来就定位为高端市场,最低的鞋子都要卖1800元,高者上万元。“不能什么都做,什么都想做,最后可能什么也做不成。”尹积琪说。
许庆仁虽然还没有正式启动品牌战略,但他跟尹积琪有着相同的理念。许庆仁计划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公司品牌,先在台湾试水,然后进入大陆市场。他也只想做中高端市场,比如一条数据线做到几百元上千元,提供品质最好的U SB数据传输线,“不可能高中低都做,现在低端市场品牌也太泛滥了。”做品牌渠道很重要,许庆仁计划先从虚拟渠道入手,这样可以节省渠道费用。
尹积琪总结自己12年的品牌经历,“最重要的是坚持”,是坚持使他今天能够笑傲国内高端男鞋市场。
“那时候有人跟我说,那么多公司倒闭了,你还敢投资?我在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候投入最多,这样更有机会嘛!”
———东莞凯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台商林瑞福
“当时全厂6000多人,年产值也才6000多万美元,感觉不对,感觉对不住员工,因为他们创造的价值太低了。”
———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许庆仁
“不能什么都做,什么都想做,最后可能什么也做不成。”
———琪胜鞋业董事长尹积琪
数据
东莞3年转型成绩
2008年5月,东莞召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3年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东莞的转型升级予以肯定:“效果十分明显”。
东莞官方日前也总结了3年来的转型成绩,认为“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产业结构
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从2007年的44 .1%提高到2010年的48 .7%,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37 .4%提高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7 .4%提高到3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 D P比重从31 .9%提高到36.2%.
●经营模式
全市自主设计经营(O D M )外资企业比重由2007年的23.5%提高到30.3%.全市出口300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
●技术品牌
2008年以来,全市外资企业新增研发中心(机构)239家、地区总部3个,新增拥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5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从10家增至43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4件、中国名牌产品18个。
●企业结构
三资企业占外资企业比重从2008年的55.2%上升到2010年的6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157家增加到336家;来料加工出口占进出口的比重由2007年底的37.1%下降到23.4%.
●市场结构。
全市外资企业内销总额从2008年的167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54亿元,企业内销占内外销总额的比重从27 .3%提高到30 .9%,东莞的外贸依存度从208.1%下降为188.6%.
●资源配置
与2007年相比,2010年全市单位G D P能耗降低12%,每万元生产总值耗电下降17.6%,每亿元生产总值消耗土地下降25.5%,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生产总值增长34.4%.
[东莞中小在线 http://www.sme07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