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在传统交流方式影响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对社会的看法中,似乎严谨而真实。微博带来的却是截然不同,人性化,各取所需已经成为个性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在一个人一本的微博记录中,文化的主流内容被更多的形式所取代,个性自由化让每个人失去了发展的方向,更多的体会在社会中得到满足和张扬。
微博抖落出来的社会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了,在此也没有罗列的必要。但是有一个词——社会,却是屡屡在叹息中被提及。每当重大恶性事故发生,人们都会惊叹“社会如何如何”?社会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像大海:藏污纳垢,澎湃汹涌:人们感慨大海的胸怀,同时对其感到恐惧。
社会是一个集体概念,我们每一个人对社会的认识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对一个重大社会事件或者一个社会热点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不同的是,以前个人的看法没有那么容易被其他人知道/如今,微博不微,大行其道,人人皆知。在这个微博广泛交流的时代里,社会这个词成为人们微博中阐释某种现象的归宿和出发点。不论是官方媒体还是非官方报纸,也不论是什么样的媒体,都是社会所承载的解释或说明,微博也是诸如此类之一。
社会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影响力和存在的基础来自于社会本身。而个人行为如何和社会行为相提并论,个人行为在什么情况下才算社会行为?微博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而普罗大众在个性自由的自由发展中,分清青红皂白已经不是人发展所需要的首要任务,而是个性需要的肥皂泡,可以欣赏也可以认同。这其中“社会”也是被最频繁使用的词。究其原因是半瓶醋找借口/推卸责任之类的举措而已,专家则是越来越少,虽然有的人——大前研一不断的推销他的书《专业主义》。面对不能够分清的微博混乱局面,社会在其中承担了什么责任?显然微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社会急速进入一个新时期,人类社会原有规律和发展模式被严重扭曲和已严重滞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个性发展得到发挥,同时社会主流价值文化也被稀释。人们更多乐于对社会的批评和对不良行为的批评,这种行为本身虽然是社会道德论的需要,但是行为本身成了无形的媒体,更多宣传了社会的不良行为和藏污纳垢的方面,使得社会在人们的集体认识中逐渐失去了主流价值和社会道德。在不能够深刻/全面理解社会的同时,更多的叹息和对“社会”的不满就成了一道屏障,“社会”就成了口头禅。
“社会”是个口头禅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