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钱万不能 有钱不万能—写在华谊兄弟上市之后


  在千呼万唤之后,华谊兄弟终于整装上市,成为2009创业板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个以内容生产为主的民营企业的上市,似乎表明了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也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影视产业未来的无限遐想和期待。

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首先,它表明中国影视制作业开始大张旗鼓地走上资本市场,提升市场的控制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中国的影视内容生产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政策的种种限制,遭遇产业上下游环节的不公平交易的现实(如电视台“低价”收购电视剧换取“高额”利益),积累不足,规模弱小,如果不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就会永远处在弱势交易地位,遑论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的介入,有可能增强内容制作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

其次,这个信号也表明资本市场开始关注影视内容产业,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经济信心。钱在某种意义上是最聪明的东西,或者说嗅觉最灵敏的东西。资本市场对于影视内容企业的接受,表明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未来前景的期待。最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在文化产业开放改革的大潮流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关注正日益扩大,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利好预期也逐渐成长。华谊的上市,很可能将推动资本市场与文化产业更紧密的结合。

第三,这个信号也表明中国影视产业开始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走向整合,向规模经济的目标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整体状况是企业分散、条块分割、产量虚高、品质低下、市场狭小、资源稀缺、恶性竞争,因此,利用资本市场来完成优胜劣汰、资源整合、品牌打造、规范市场、打造品牌,形成以大型综合性媒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将是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影视企业的上市融资,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当然,一方面影视行业如果没有钱万万不能做大做强,但另一方面有了钱影视行业也未必就能做大做强。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影视产业大国,几乎都在市场基础上完成了文化产业的整合,时代华纳、迪斯尼、新闻集团、维亚康姆等等,都是产业上下游完整、跨媒介、跨国家、跨行业的综合性媒介集团,以巨大的体量、丰厚的资源、整合的渠道,支配着全球的文化市场。但是,在中国,媒介之间(如电影、电视、广播、期刊之间)存在巨大的行政分割;即便在在同一行业中,也常常有一些关键环节不能进入市场整合(如目前进行的制播分离所带来的电视台为事业主体而制作者为市场主体的错位);事业、产业的双轨体制带来的巨大的运营冲突;国有民营的不平等待遇;市场的准入退出门槛不合理;四级行政管理使统一的市场规则难以形成等等,都注定了对于中国的影视产业来说,有钱也不是万能的,钱还不能带来中国影视产业的深度整合,华谊兄弟仍然仅仅是也只能是影视内容供应商,注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不了华纳兄弟,尽管它们的Logo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可以料想,如果中国影视产业从资本市场上找来的钱仅仅只能用来生产内容,而不能通过渠道整合、媒介整合、市场整合让内容创造更高的价值,那么钱很快就会带来中国影视业制作成本的水涨船高,我们竞争的最后还是成本而不是效益,影视业的通货膨胀在所难免。所以,对于中国影视产业和整个文化产业来说,资本与政策是两条腿,解开了一条绳子不过是一条腿在跳动,离一路狂奔还为时尚早。从这个意义上说,华谊上市是中国影视行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破冰”喜讯,但破冰之后,还用得着套用一句老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