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50后的思想轨迹(十一)


拿啥来做比较的参照系?
在我们各级领导的价值体系中,从来就是期望成绩越多越好,速度越快越好,超越西方越远越好。为了实现这样的心理预期,在我们的媒体宣传中,就经常见到非常悬殊的比较数字。比如,我国的GDP规模是1949年建国之前的多少倍、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国民平均收入是1949年建国前的多少倍,等等。这样的纵向比较方式,得出的结果固然是令人目眩的,以此来彰显成就的目的似乎是达到了,但又有多少真正的说服力呢?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比较方式其实就是一种自欺欺人嘛。
历史总是在进步的,六十年的社会变迁,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都是必然的,放在几十年的历史跨度之下,对比的结果当然是悬殊的。而这样巨大反差的形成与社会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属性,其中的关联有多大呢?在当今世界中,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别样制度背景的国度,在同样历史时期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要比我们中国大陆更加辉煌。远的不说,就拿台湾来举例吧。在这六十年的历史时期,奉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台湾社会,其经济起飞成就远非中国内地所能比拟,其民众生活水平、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社会的文明发达成就,与我们大陆的状况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样的比较不是让我们一贯自我感觉良好的领导们有些过于难堪了吗?
凭心而论,我们的领导、媒体和统计官员们也真是挺不容易的,要用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坚定东风压倒西风的决心,要继续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当然就必须有充分的例证自圆其说呀。而在事实上,我们建国的六十年中,几乎有近一半的时间在搞政治挂帅和阶级斗争,为了铲除资本主义的苗,甚至都不惜用社会主义的草来添肚子了。为了完成坚定民众信念、坚持社会主义肯定战胜资本主义的理念,我们要向西方晒幸福,拿什么来证明我们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呢?当然只能靠精神层面的东西了。于是,聪明的大脑想出了纵向比较这样的数字游戏,反差极大的比较数字说明,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已经好太多了,不要总是和西方的腐朽生活方式去比较,想想1949,今天的国人不应该有什么不满足呀。
必须澄清的是,这种纵向比较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极其消极、迂腐、堕落的思想。用老百姓们的话说,就是这样的思想实在是太没出息了。如果人类总是这样的思考问题,也许我们现在还居住在山洞里,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呢。我们的主流媒体、天天高唱的主旋律,不是倡导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先进文化的需求吗?如此没出息地总是朝后数脚印,津津乐道于过去曾经的辉煌,怎么有希望赢得真正充满阳光的明天呢?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推动社会走向进步的动力,靠的是勇于改革探索,满足不断提升的民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绝非是靠唱红歌、讲伟业能够实现的呀。从一定意义上说,向前看或是向后看,这是先进与落后的分水岭,我们现在向后看的太多了,而向前看的切实行动,比如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却遗憾地停留在少数几位领导的口头上,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问题呢?
最近在网上有一种声音很是响亮,建议在中国再来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许多居于主流的思想太陈腐了,对这些货色不来一次大扫除,深化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我自小长在红旗下,是受党的教育长大的。在这些教育内容中,有些东西是应该随着时代实现更新的,与时俱进嘛。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许多早就过时东西却一直延续至今。比如,关于共产主义信仰,在真实的世界中,还有多少人心中有这个念头呢?比如社会主义好,究竟好在哪里呢?其真实的内涵在这三十年中基本已经完成了置换,剩下几句空洞的口号还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关于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对于共产党员说来,当然是对的,但能作为国家的宗旨吗?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我们大胆地吸收了资本主义制度合理的东西,但并非吸收了其全部的精华。改革深化的实质,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就是要继续吸取西方世界更多的精华。这是人类的财富,也没有侵犯专利之虞,干嘛要客气呢?期待中国深化改革又一个春天的早日到来,作为报晓前兆,盼望我们能理性地进行一些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横向比较,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真正使中国走向世界前列的真正希望所在呀。